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湿热证治探微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探讨湿热证的常用治法。湿热证一般属实邪为患,治则总以攻病祛邪为主,而阴柔腻补之药均非所宜。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治疗湿热诸证拟用宣湿清热法、化湿清热法、渗湿清热法、利湿清热法、燥湿清热法等5种常用治法。
作者
胡华容
机构地区
湖北省通城县中医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88-1589,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湿热证
中医药
常用治法
分类号
R254.2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11
1
张方蕾,赵佳文,胡江慧,肖锟钰,谢颖,雷林,刘艳菊.
基于药理指标评价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的作用差异[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0(7):57-64.
被引量:14
2
张艺平,韩鹏,刘诚,马国亮,李贞,刘仕昌,彭胜权.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16(6):1-5.
被引量:4
3
Shi-Jin Zhang,Zhuo Chen,Guo-Wen Li,Bo-Liang Wang.
Effect of the Haoqinqingdan decoction on damp-heat syndrome in rats with influenza viral pneumonia[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3,6(8):653-657.
被引量:11
4
吕文亮,邱明义.
脑肠肽及其受体表达在阐释清热祛湿法机理中的作用与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52-1454.
被引量:5
5
吕文亮.
“湿热致瘀”理论及其临床意义浅探[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3):21-21.
被引量:22
6
汪晓军,马赟,张奉学,朱宇同,郭兴伯,李秀惠.
黄芩甙对ConA致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9):1153-1155.
被引量:15
7
张晓阳,张孟仁.
郭赛珊治疗湿热证的临床特色[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78-79.
被引量:6
8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18-220.
被引量:74
9
王新华,刘仕昌,彭胜权,陆乃器.
温病湿热证病理造型及实验研究[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0,7(3):182-186.
被引量:38
10
刘宏艳,韩娟,肖照岑.
《温病条辨》湿热类温病治法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8,28(2):139-1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章津敏,朱方红,蒋莉.
湿热致瘀理论临床运用举隅[J]
.光明中医,2017,32(5):740-742.
被引量:6
2
陈谦峰,魏丹丹,谢斌.
湿热病证特点辨析[J]
.中医学报,2017,32(6):968-970.
被引量:3
3
陈谦峰,陈好远,谢斌.
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理论探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2302-2304.
被引量:2
4
谢丹枫,周泽豪,陈紫莹,刘志远,司徒红林,王能,林毅,王志宇.
湿热证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2019,12(12):1949-1954.
被引量:14
5
徐婧吕,文亮.
“三焦分治湿热”理论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4):117-119.
被引量:6
6
李沁媚,李铮,司红彬.
中药防治湿热证的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4):208-216.
被引量:21
7
林梦婷,林平,高远,黄小燕.
探析病机在中医诊疗思维的运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4):106-108.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郭本琼,郑义馨,牛競斌,盖筱,刘国萍.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湿热证微生态研究及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843-851.
被引量:2
2
王瑞昕,周强,张声生,任晨宇,吴茜.
祛湿清热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J]
.现代中医临床,2020,0(1):49-53.
被引量:9
3
侯彦婕,张越,孙瑶,刘光珍.
刘光珍教授临床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9):241-242.
4
如何对孩子的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补偿(续)[J]
.中国保健,2000(6):18-19.
5
高倩.
加减红藤败酱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31):163-165.
被引量:4
6
马鹏,李群堂,成茂源,郑秀丽,杨宇.
薛生白《湿热病篇》以六经辨析湿热病规律探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5):1002-1006.
被引量:9
7
荣光莉,郑裕华,陈颂,骆欢欢.
岭南湿热证中肠道组织自噬、线粒体DNA含量和MAVS通路介导炎症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2):2884-2887.
被引量:10
8
马玉景,刘建平,高玲肖,李雪可,王庆泽,刘文志.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药规律分析[J]
.中医学报,2020,35(7):1570-1574.
被引量:9
9
袁子云,杜晓泉.
杜晓泉运用健脾调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经验总结[J]
.陕西中医,2020,41(12):1800-1802.
被引量:8
10
曹路,魏岩,尤文,柴晶美,段继昌,丁艳霞,周丽雅.
辛开苦降法对脾胃湿热证小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2020,40(12):1625-1628.
被引量:6
1
聂德升.
采用利湿清热法治疗小儿咳嗽[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3):290-291.
2
郭朋,孔伟.
利湿清热法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应用[J]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9):387-388.
3
周鸿图.
女养阴血 男养阳气[J]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15,0(5):18-18.
4
谢辅弼.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43-43.
被引量:1
5
邱全跃.
芍药在《伤寒论》方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36-2337.
被引量:1
6
孙建国,张守林.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老年腓肠肌痉挛80例[J]
.中外医疗,2008,27(17).
被引量:2
7
曹广顺.
化湿清热法治疗肾病综合征61例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14-16.
被引量:1
8
谢路.
用宣郁化湿清热法治疗低热[J]
.中级医刊,1992,27(8):58-60.
9
张根印,袁海光,余红超,冯润,徐创龙,王斌,李堪印(指导老师).
李堪印运用利湿清热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86例[J]
.广西中医药,2011,34(6):34-34.
被引量:4
10
宋玲红.
浅析从湿热论治肾病[J]
.中国民间疗法,2016,24(3):9-10.
被引量: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