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虚静”论的哲学基础及创作主体的心理建构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虚静”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它在文艺创作上联系着主体思维的心理途径。以往谈审美虚静,多注意它与先秦道家思想的联系。实际上,我国哲学史上的“虚静”论除了道家之外,还有《管子》《列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论到了这一范畴,与文艺审美关联紧密的主要有《老子》《庄子》《管子》和《荀子》的言论。魏晋以后,“虚静”理论融人了佛学“空静观”的内容,这更加丰富了它的心理内涵。基于不同的哲学思想渊源,各家思想对审美“虚静”说也持有不同的认识,但总体来看都涉及到作家主体心理建构的问题。
作者 王少良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12期22-26,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文心雕龙>文学本原理论研究"(编号:15SKG041)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