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经典视角下的中国抗战文学再评价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无论是在烽火连绵的抗战时期,还是在和平曙光出现的抗战胜利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一股贬抑中国抗战文学无经典或乏经典的声音不绝如缕,从未间断。在种种低估或贬抑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艺术成就的言论中,有的认为抗战文学公式化、概念化,
作者
黄高锋
机构地区
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文学经典
中国
评价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
改革开放
艺术成就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刘川鄂《战争文学的文学性》,http://blog.sina.eom.cn/s/blog_4e2a9167010009bb.html.
2
林凌.
二十世纪抗战文学为什么没有经典作品[J]
.中国文学研究,2001(4):40-46.
被引量:5
3
钱志富《抗战文学缺乏经典吗》,《文艺报》2005年10月13日.
4
张中良.
重新认识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9):1-10.
被引量:5
5
张谦芬.
对话: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流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0-117.
被引量:2
6
房福贤.
百年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抗战文学——有关抗战文学问题的再认识[J]
.文艺争鸣,2013(8):44-48.
被引量:6
7
《文学观象:捍卫文学经典》,《人民日报》2014年5月16日.
8
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
苏光文.
抗战诗歌刍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8(1):27-34.
被引量:3
10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5/23/e-112021506.htm.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赵树勤,刘若凌.
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论田仲济《中国抗战文艺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贡献[J]
.中国文学研究,2009(3):98-101.
被引量:2
2
苏光文.
抗战文学简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6(3):87-95.
被引量:1
3
陈颖.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综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5-62.
被引量:5
4
逄增玉.
九十年代“抗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J]
.当代作家评论,2001(6):109-117.
被引量:9
5
陶德宗.
中国抗战文学初潮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兼论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在中国抗战文学中的历史地位[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124-128.
被引量:3
6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7
徐遁翔,黄万华.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8
胡风.《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J].《七月》,1937,1.
9
米兰·昆德拉 余中先译.被背叛的遗嘱[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0
鲁迅.《文化偏至论》[J].河南,1908,7.
共引文献
19
1
廖海杰.
抗战文学研究的意义限定问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2):78-88.
2
温朝霞.
民族精神光耀千秋——论中国抗战文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推动[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0(2):82-85.
3
崔瑛祜.
究竟什么是“复合模式”:试探抗战期通俗文学的想象力[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8):11-23.
被引量:1
4
王学振.
抗战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J]
.南方文坛,2014(4):122-125.
被引量:2
5
张谦芬.
论抗战时期文学研究的突破[J]
.社会科学,2018,0(12):176-185.
被引量:1
6
刘春,黄平.
作为个体承诺的“二战”往事——兼论先锋文学视野下的“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8):70-73.
7
吴辰,房福贤.
从《说倭传》看中国抗战文学的甲午源流[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8):31-37.
被引量:2
8
叶娟娟.
甘肃抗战文学研究[J]
.人间,2015,0(27):46-47.
9
吴立贵,张谦芬.
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抗战题材选文——兼议革命历史资源的传承[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5):103-107.
被引量:2
10
赵亮.
从文化生活到生活文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转向[J]
.宁夏社会科学,2018(5):221-2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秦弓.
抗战文学研究的概况与问题[J]
.抗日战争研究,2007(4):133-149.
被引量:12
2
靳明全.
深化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之我见[J]
.文学评论,2009(5):194-196.
被引量:6
3
苏春生.
文化救亡与民族文学重构——“战国策派”民族主义文学思想论[J]
.文学评论,2009(6):120-127.
被引量:3
4
王学振.
再论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塑造[J]
.文学评论,2010(2):181-184.
被引量:10
5
吴福辉.
抗战文学概念正在文学史中悄悄延展[J]
.理论学刊,2011(2):114-116.
被引量:3
6
段从学.
“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及其终结——从文协同人的检讨和反思说起[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3):111-117.
被引量:7
7
王学振.
抗战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J]
.南方文坛,2014(4):122-125.
被引量:2
8
段从学.
“边地书写”与“边地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以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2):168-173.
被引量:10
9
张中良.
重新认识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9):1-10.
被引量:5
10
张中良.
中国抗日战场文学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10):162-17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廖海杰.
抗战文学研究的意义限定问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2):78-88.
2
胡静.
雅俗消融视角下的通俗文学再评价[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1):141-1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薛熹祯.
张恨水和朱耀燮作品中的儿童叙事视角[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6):9-12.
1
罗杨.
“卑己自牧”的文学斗士,特立独行的美学者——郁达夫及其作品浅议[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12):48-48.
2
白长青.
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作家群”[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5):64-69.
被引量:1
3
宣淑君.
文聚社的出版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8):227-230.
被引量:2
4
李璐,叶红.
试论前苏联战争文学对中国抗战文学的影响[J]
.学术交流,2013(9):173-176.
被引量:1
5
苏光文.
启蒙主义: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话题[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12-16.
6
涂文晖.
越南华文新文学概况及研究述评[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1):100-107.
被引量:1
7
汪树东.
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J]
.文艺评论,2006(4):20-23.
8
左超英.
《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J]
.社会科学家,1995,10(3):93-93.
9
房福贤.
百年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抗战文学——有关抗战文学问题的再认识[J]
.文艺争鸣,2013(8):44-48.
被引量:6
10
熊飞宇.
《文艺阵地》对中国抗战文学的丰富拾英[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1(3):84-86.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