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媒介碎片化影响下的民族文化认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趋势,其中,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传播时空环境、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在碎片化媒体环境中,我国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流价值观面临解构、传统文化沦丧、文化泛娱乐化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媒体碎片化特征,进而分析媒体碎片化对民族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最后就这一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引发各方思考。
作者
刘漾波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出处
《今传媒》
2016年第1期156-157,共2页
Today's Mass Media
关键词
媒介
碎片化
民族文化认同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詹小美,王仕民.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J]
.哲学研究,2011(12):115-119.
被引量:45
2
卿臻.
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及其本质探析[J]
.前沿,2010(7):156-159.
被引量:21
3
向春香,陶红.
微博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对“中心”的消解及其问题探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80-83.
被引量:20
4
刘剑敏,李润权.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9):42-43.
被引量:42
5
田然,王叶林.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问题探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5):21-23.
被引量:1
6
胡启明,张文.
典型宣传的“碎片化”传播[J]
.青年记者,2012,0(07Z):27-28.
被引量:2
7
刘娜.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4.
8
曾红宇.
基于网络舆情的政府公务人员媒介素养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6):32-3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2
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
3
辛本健.美国必须倚重软力量[N].环球时报,2004-04-12(22).
4
姜泓冰.《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发布逾1.2亿人用上了微博[EB/OL].(2010-12-30)[2011-01-02].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12/30/c_12933590.htm.
5
约瑟夫·R·多米尼克.大众传播动力学--数字时代的媒介[M].7版.蔡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
6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M].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6.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781.
9
李淮春主编,199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285页.
共引文献
125
1
张瑞涛,陈晨.
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则[J]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02-109.
被引量:4
2
张开翔.
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A01):51-52.
3
韩松立,许雪芬,史润霞.
文化认同视角下西方社会与伊斯兰社会的文化冲突[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4-38.
被引量:5
4
凌远清.
珠江三角洲传统龙舟活动的区域特点与文化功能[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4):87-90.
被引量:3
5
孙小莉.
新疆维吾尔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33团9连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8):86-88.
被引量:1
6
杨忠明,石柏林,刘焕桂.
文化认同权及其法律主体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12(4):62-71.
7
王巧玲.
民族文化认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J]
.网友世界,2012(9):61-63.
被引量:1
8
郝君.
浅析微博传播的“烟花效应”[J]
.今传媒,2012,20(7):93-94.
被引量:5
9
韩红星,赵恒煜.
基于裂变式传播的新媒体噪音初探--以微博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7):105-109.
被引量:46
10
陈振勇,姚孔运.
回族武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兰州回族武术为个案[J]
.体育科学,2012,32(9):52-61.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16
1
江金波.
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新构架[J]
.人文地理,2005,20(4):119-124.
被引量:76
2
尹爱青,刘江峡.
东北锡伯族音乐文化认同变迁:阶段、成因及其影响[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31-36.
被引量:4
3
伊敏,王力.
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147-150.
被引量:5
4
曾国军,陆汝瑞.
原真性与标准化悖论:饮食文化的消费情境与生产者响应[J]
.旅游导刊,2017,1(1):51-66.
被引量:11
5
郭伟锋,郑向敏.
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机理研究:武夷山茶文化案例[J]
.旅游科学,2016,30(5):74-84.
被引量:8
6
陈刚,王烬.
人类学视角下的饮食文化变迁——以云南省文山苗族为例[J]
.民族学刊,2017,8(2):34-41.
被引量:3
7
杨碧蓉,周敏,周睿.
“后舌尖时代”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5):17-20.
被引量:4
8
张子煜.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美食类App的营销传播策略研究——以美食App“下厨房”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17,3(5):71-73.
被引量:7
9
曾国军,王龙杰.
饮食文化生产中的原真性、食品安全与食品健康[J]
.旅游导刊,2018,2(4):15-30.
被引量:12
10
范立君.
近代关内移民与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变迁[J]
.学术界,2019(3):154-16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唐东平,苏彩虹.
互联网驱动下中华饮食文化变迁影响机制[J]
.美食研究,2020,37(4):8-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非凡,侯园月,李盼盼,左博博,谭美容.
信阳市饮食文化助推旅游资源发展[J]
.锋绘,2021(3):356-357.
被引量:1
2
陈建,唐宋元.
广府饮食文化的营销策略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5):10-14.
3
梁静.
传统饮食生产性保护与标准化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
.美食研究,2022,39(4):15-21.
被引量:1
4
张邝弋,杜林红,侯尚余.
基于LDA模型的中华饮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英美国家为例[J]
.今传媒,2024,32(2):91-94.
1
颜美艳.
对于泛娱乐化概念的探讨[J]
.科技创业家,2012(14):173-173.
被引量:9
2
张玉金.
和意中人巧搭话[J]
.现代交际,1999(11):7-8.
3
李国庆.
关于研究当代青年发展的若干方法[J]
.青年研究,1986(7):10-12.
4
张越.
言几又:当创造遇上创业[J]
.中关村,2014(7):42-43.
被引量:2
5
柯锦泉.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利弊效应探析[J]
.中国报业,2012(01X):136-137.
被引量:1
6
李锡炎.
新媒体时代的领导说话艺术[J]
.领导科学论坛,2012(7):53-55.
7
“领导艺术”是正气也是才气[J]
.衡阳通讯,2015,0(10):45-45.
8
马丽婕.
窗外传媒:引领未来社区媒体新方向[J]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8(10):57-58.
9
网友芒炜:泛娱乐化的网络狂欢与大众宽容[J]
.成长,2006(7):18-18.
10
廖雄军.
会议活动的要素与优化(二)[J]
.中国会展,2009,0(8):36-37.
今传媒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