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荀子思想之几个核心概念探析——与黑格尔道德哲学之比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所说的"伪"与黑格尔所说的"教化"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在教化世界中,黑格尔在善恶定义的基础上又区分了"高贵意识"和"卑贱意识"。在荀子思想中,人身上也有黑格尔所谓"高贵意识"和"卑贱意识"或孟子所谓"大体"与"小体"之分殊,相较于荀子的思想,教化就是一种规定、一种异化,实现具有普遍性精神的礼义原则向充满欲望的现实性个体回归;联系黑格尔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规定,"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就是在特殊境遇下直面伦理本性,是伦理本性的特殊显现,是家庭成员或社会关系诸如子父、君臣等在特殊境遇下对于伦理本性"道""义"的固持和坚守;黑格尔将"男人"与"女人"当作伦理世界的两个原素,在荀子的伦理世界中,虽然妻子以其恐惧内敛柔从而局限于甚至困于家庭之内,丈夫亲近和悦且又和妻子保持界限,但正因为这两种伦理性格及其人格化力量的存在,作为伦理世界的基本伦理实体——家庭才得以巩固以致民族、国家而不至于被颠覆;无论是荀子还是黑格尔,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冲动,并且在义与利的冲动中实现道德世界的预定的和谐,从而化解道德与幸福、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黑格尔所谓"力"通过扬弃对立、差别而返回自身,这个自身在荀子的思想中即表现为和,"分则和,和则一",而建立群居和一之道的伦理实体,对于个体,"分"所表现出来的"力"指向德对于外在的普遍之则礼的造诣;对于群体,"分"之"力"使家庭、社会、国家的人伦之间形成秩序合力,达至"齐一"的社会至善。
作者 陈光连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4-44,共11页 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8-242.
  •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 4王天海.苟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5韦政通.苟子与古代哲学[M].台北:商务印书馆,1992.
  • 6David S.Nivison: "Critique of David B.Wong,'Xunzi on Moral Cultiation'",in Philip(ed):Chinese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Chicago Court,1996.
  • 7Dabvid S.Nivison:"Critiqne of Donald Munro,'A villain in the Xun zi'",in Chinese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1996.
  • 8Donald J.Munro: A villain in the Xun zi[M]in Chinese 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
  • 9柯雄文(A.S.Cua).苟子论德之统一性[J].许汉,译.哲学与文化,1986,12(12).
  • 10Antonio S. Cua.Human Nature,ritual,and History Studies in Xunzi and Chinese Philosophy[M].Washington,DC.: The Catholic Unitersity of America Press,2005.

二级参考文献7

  • 1马克斯·韦伯 黄晓京 彭强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页.
  •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54-56页第83页.
  • 4黑格尔 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4、197.
  • 5黑格尔 贺麟 译.《精神现象学》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6年..
  • 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1-22页.
  • 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译者导言,商务印书馆,1996,第21页.

共引文献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