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启蒙的歧义:从胡风批评林语堂谈起——《胡风年谱长编》写作札记之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3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派系论战频仍、思想交锋至为激烈的多元竞争时期。从现代性的视角看,这是中国文学转型进入城市空间、文化市场之后存在方式上的必然,而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我则认为它是知识界因五四“启蒙”共识破裂之后对于“启蒙”意义和“启蒙”目的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观念上的不可调和。
作者 钱文亮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9,共9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3

  • 1李洁非:《现代性城市与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载于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2页.
  • 2解志熙.胡风问题及左翼文学的分歧之反思——兼论胡风与鲁迅的精神传统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6):76-92. 被引量:10
  • 3鲁迅.《一恩而行》,载1934年5月17日《申报·自由谈》.
  • 4胡风.《民族战争与新文艺传统》[A]..《胡风评论集》中[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 5张清民.左翼文学批评话语的叙事特征分析[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5(2):39-52. 被引量:1
  • 6鲁迅.《致曹聚仁》(1934年8月13日),见《书信卷,1934-1935》,《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 7王元化.《对于五四的再认识答客问》,载于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97页.
  • 8段培君.《论两种意义的民族救亡》,载于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第234-244页.
  • 9胡风.《林语堂论--对于他的发展的一个眺望》,载1935年1月1日《文学》月刊4卷1号.
  • 10陈方竞.胡风与鲁迅: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左翼理论资源[J].文史哲,2008(2):145-15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184

  • 1王珊,程凯华.周恩来论鲁迅[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18-22. 被引量:1
  • 2茆贵鸣.文艺论争中的乔冠华与胡风[J].文史精华,2006(3):32-40. 被引量:1
  • 3鲁迅:《译文序跋集·<苦闷的象征>引言》,《鲁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2页.
  • 4鲁迅.《泽文序跋集·<苦闷的象征>引言》,《鲁迅全集》第10卷,第231-232页.
  • 5[日]中井政喜.《厨川白村与1924年的鲁迅》,高鹏译,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国外中国文学研究论丛》,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170页.
  • 6胡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道路-悼A.N.托尔斯泰》,《胡风全集》第3卷,第235页.
  • 7胡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道路》,《胡风全集》第3卷,第237页.
  • 8胡风.《编后记》1945年10月[J].希望,.
  • 9胡风.《编后记》.收入《逆流的日子》.
  • 10胡风.《从“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生长起来的》,《胡风全集》第3卷,第58页.

共引文献19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