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尖锐与温情──从《别雅山谷的父子》到《群山之巅》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迟子建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镇,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关于北中国的乡村叙事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并早已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独特标识。
作者
叶君
机构地区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2BZW113)
关键词
父子
山谷
温情
当代文坛
写作生涯
乡村叙事
地域文化
中国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张聪聪.
“温情写作”的困境——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一点看法[J]
.写作,2014,0(10):36-40.
被引量:1
2
史玉丰.
艰难的突破——迟子建近作问题透视[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76-79.
被引量:3
3
周玲玲.
温情之殇——迟子建论[J]
.扬子江(评论),2009(5):48-51.
被引量:2
4
程德培.
迟子建的地平线——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启示录[J]
.上海文学,2015(3):105-112.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迟子建.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12):68-91.
被引量:7
2
吴义勤.守望的尺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238.
3
刘震云.她是迟子建[J]时代文学,1999(06).
4
迟子建,阿成,张英.
温情的力量——迟子建访谈录[J]
.作家,1999,0(3):46-51.
被引量:46
5
洪治纲.
对抗消极的惯性写作——2009年短篇小说创作巡礼[J]
.小说评论,2010(1):30-3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8
1
林佳娇.
小人物的歌哭悲欢——读迟子建的小说《群山之巅》[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12):32-33.
被引量:1
2
刘传霞.
落入尘世的精灵——论迟子建长篇小说《群山之巅》[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12):32-37.
3
沈丽萍.
狗眼看世界:颠倒的文学与人生——试析迟子建长篇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62-64.
4
张莹.
《群山之巅》人物群像的多重意蕴[J]
.小说评论,2016(2):99-103.
被引量:1
5
张聪聪.
谈迟子建小说创作“温情写作”的困境[J]
.写作,2016,0(4):91-94.
被引量:1
6
修雪枫.
玫瑰与群山:迟子建小说的意象追寻[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6,36(3):58-61.
7
程小强.
迟子建“创作重复”现象与当代中国文学症候[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3):109-114.
被引量:2
8
巴德玛拉,杨春.
迟子建研究述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92-97.
同被引文献
5
1
蒋子丹.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及其他[J]
.读书,2005(10):33-41.
被引量:65
2
翟苏民.
迟子建小说艺术论[J]
.小说评论,2004(5):78-81.
被引量:8
3
金婕.
论迟子建小说的情感诠释[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4):99-100.
被引量:1
4
迟子建.
晚安玫瑰[J]
.人民文学,2013(3):24-68.
被引量:8
5
张学昕.
迟子建的“文学东北”——重读《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白雪乌鸦》[J]
.当代文坛,2019(3):60-70.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
1
李慧军.
论迟子建女性书写的特征与意义[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6):55-59.
被引量:1
2
郭茜.
野气诗意的原始风景——读《别雅山谷的父子》[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54-5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谢云云.
从《白雪乌鸦》看迟子建的女性意识[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5):74-76.
1
徐江.
重庆文学的诗歌因子[J]
.红岩,2009(1):119-124.
2
贾知洵,侯智芳.
燕赵地域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14,0(4X):170-170.
3
赵焕军.
徽说[J]
.神州,2012,0(3S):1-1.
4
魏巍.
从地域文化的维度看青海文学的发展[J]
.文学教育,2009(13):132-133.
5
陈墨.
石头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中国节瑞典青田石雕展侧记[J]
.浙江工艺美术,2013(11):38-42.
6
吴金梅.
21世纪初鲁迅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新趋势[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49-53.
被引量:1
7
蒋凡.
《文心雕龙》及古代有关地域文化(文学)的理论思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1-7.
8
何青志.
白山黑水之韵与渔舟唱晚之声——新时期东北乡土小说与吴越乡土小说之比较[J]
.华夏文化论坛,2010(1):173-180.
9
宋莉华.
19世纪传教士汉语方言小说述略[J]
.文学遗产,2012(4):136-143.
被引量:5
10
李生滨.
守望乡土的文学意义——以火会亮《村庄的语言》为例[J]
.当代文坛,2007(6):125-127.
文艺评论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