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写实片”(1979-1983)的类型化表述——70年代台湾动象的银幕返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台湾地区电影史上瞬时存在过的"社会写实片"好似电影人游走在刀口上的纵情一刻,弹指一挥,顿化作时间的瓦砾。1979至1983年间是"社会写实片"创作的高峰期,尤其偏好改编自当地真实法律案件或新闻纪实报道的"犯罪片"。因影像与现实之间犀利的指涉关系,导演特别采取"犯罪片"类型为创作路径"借壳孵蛋",取材于社会民生,却刻意地将写实的锐角移转到江湖志异上来。既绕开政治审查的雷区,更要迎合票房与大众情趣,间杂了较为浓重的商业品性。以影像回溯历史,揭开"社会写实"的面纱,在台湾电影历久弥新之时多了一层解读的深意。
作者 李鹰
机构地区 北京电影学院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3,共7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侯季然.“台湾黑电影”纪录片之创作与意义[D].台北: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研究所,2006:8.
  • 2马沙晚景凄凉狱中求援[N].世界新闻报,2011-09.01.
  • 3丘家韬.社会写实电影走入歧途--兼论暴力与色情[J].真善美,1982(104):10.
  • 4《台湾黑电影》重现社会写实片经典镜头[N].台北电影节首映稿,2005-06-23.
  • 5逍遥法里法外的光影世界:让电影牵动法律神经[J]J.在野法潮,2010(7):29.
  • 6侯季然与想象中的黑社会:谈台湾黑电影研究[EB].台湾历史博物馆中文电子报,http://www.nmth.gov.tw/Portals/O/epa-per/watchtw_twl7/edm_c~14.html,2013-04-10.
  • 7侯季然.台湾社会写实电影生产量与重大时事对照表(1975-1985)[A].转引自侯季然.“台湾黑电影”纪录片之创作与意义[D].台北: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研究所,2006:47.
  • 8邵瑷慧.戏·法巧妙存乎一心[J].在野法潮,2010(7):1.
  • 9李顺德.《不能没有你》黑户孩子有望解套[N].联合报,2015-02-15.
  • 10梁良.“社会写实片”真的毫无价值吗?-从港片《靓仔妹》谈起[J].今日电影,1982(134):10-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