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蜀学背景下的苏东坡文论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蜀学具有兼容并包、以情为本、重主观性情等特点。苏轼的文论追求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打通不同艺术领域、重新认识美丑的内涵、从人情出发解读作品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蜀学特征。另外,苏轼"以水喻文"的批评方式也与蜀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学术、人格、文学高度统一的学术,苏氏蜀学以其生命化、艺术化的特征在宋代学术中独树一帜。
作者 高云鹏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5-60,共6页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胡昭曦.《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蜀学》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1-5页).
  • 2粟品孝.《"蜀学"再释》(《蜀学》第三辑,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第51-56页.
  • 3李石:《方舟集》卷十三,四库全书本.
  • 4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 5苏轼.《东坡易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4页.
  • 6苏轼.《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页.
  • 7释惠洪:《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 8苏洵:《嘉祜集笺注》,曾枣庄、金成礼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2,412-413页.
  • 9苏辙.1990.《苏辙集》.北京:中华书局.
  • 10横山伊势雄,张寅彭.从宋代诗论看宋诗的“平淡体”[J].文艺理论研究,1998(3):85-9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蒋寅.走向情景交融的诗史进程[J].文学评论,1991(1):28-39. 被引量:17
  • 2王水照.苏轼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4.
  • 3纪昀.纪评苏文忠公诗集[M].韫玉山房.清同治八年刻本.
  • 4吕留良.晚村精选八大家古文[M].清刻本.
  • 5查慎行.初白庵诗评[M].清乾隆年间刻本.
  • 6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
  • 7高南顺次郎,渡边海旭.大正新修大藏经[M].日本大正昭和年间(1926-1931)影印本.
  • 8前田慧云,原编;中野达慧,增辑.续藏经[M].上海:涵芬楼民国影印本.
  • 9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10渥德尔.印度佛教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