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组工作在中国之实用性及限制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末,源于西方的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法被引进到中国内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归依群体是人的本性,这无疑给小组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我们必须警醒的是,小组工作毕竟是西方的产物,是否适合于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中国社会的土壤,我们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较为全面的评价。这或许是本文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希望对小组工作涉及到的专业理论价值、方法技术和本土化问题作一定的反思。
作者 芮洋
出处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11,36,共3页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2):97-106. 被引量:188
  • 2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出版社,1994/1985年..
  • 3李亦园.1996,《“太传统”与“小传统”的贯通》,周星主编.《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录》,天津人民出版社.
  • 4刘伟能.1991.《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现状挑战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
  • 5卢瑟福·M.1999/1994,《经济学中的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6孟子.1985,《尽心上》,朱熹.《四书集》,岳麓书社
  • 7佩恩·M.1995,《当代社会工作理论:批判的导论》,台北:五南图书馆出版公司
  • 8阮新邦.1993,《批判诖释论与社会研究》,八方文化企业公司
  • 9杨国枢.1988,《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10杨联陞.1987,《中国文化中的“报”、“保”、“包”之意义》,中山大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197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