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兴于诗”与“诗可以兴”辨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以“兴”论诗解诗的悠久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以“兴”论诗,又以《论语》中的“兴于诗”(《泰伯》)和“诗可以兴”(《阳货》)二语最为明确。对“兴于诗”和“诗可以兴”的理解和阐释,古今学者多有分歧。综观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其一,认为“兴于诗”与“诗可以兴”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两处的“兴”都与诗的审美特质相距甚远,而是以诗为背景及旨归,强调“诗三百”在修身、为政等方面的社会功用;其二,认为“兴于诗”与“诗可以兴”指向不同,涉及的问题亦有差异,“兴于诗”强调的是《诗》在修身过程中具有启发作用,其最终目标指向修身成仁;“诗可以兴”强调的是周代贵族学《诗》、用《诗》的目的所在,其最终目标指向“事父事君”。
作者 彭玲 刘泽民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中国梦’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14WTB2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

  • 1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6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