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佩科拉的悲剧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最蓝的眼睛》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主人公佩科拉悲剧的原因,包括家庭原因、社区其他人对她的歧视以及白人的文化霸权,最后指出佩科拉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是病态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
作者
赵阳
机构地区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168-169,共2页
Journal of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佩科拉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谢群.
《最蓝的眼睛》的扭曲与变异[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4):104-111.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43
1
池大红,谭素钦.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150-154.
被引量:6
2
曹云.
强权文化的侵入与自我否定——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56-58.
被引量:6
3
张学祥.
“最蓝的眼睛”:双重歧视悲剧[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15-16.
被引量:2
4
何婧媛.
论《最蓝的眼睛》中种族主义下黑人的扭曲心理[J]
.长城,2012(4):135-136.
5
赵领军,陈晓燕.
内在化的“白色”对非裔黑人女性的扭曲影响——以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为例[J]
.作家,2011(4):106-107.
6
张学祥.
黑人女性的命运悲歌——《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悲剧的三维透视[J]
.山花(下半月),2009(7):140-141.
被引量:1
7
张巍.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
.长城,2012(10):185-186.
8
李云珠,赵慧.
黑色记忆下对《宠儿》的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1):111-112.
9
包金平.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创作特色赏析[J]
.芒种,2012(4):152-153.
10
周丹.
迷失·崩溃·觉醒:三维阐释《最蓝的眼睛》[J]
.大家,2010(3):314-314.
同被引文献
12
1
陈章.
“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J]
.中外文摘,2010(4):22-22.
被引量:2
2
郝琦,陈依雯.
心理自我觉察能力的培养[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4):32-33.
被引量:3
3
洛阳警方首度披露性奴案详情地窖结构曝光[EB/OL].腾讯网,2011-09-28.
4
Fuselier G D.Placing the Stocklom Syndrome in Perspective[J].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1999,68:22-25.
5
Namnyak,M ,Tufton,N,Szekely,R ,Toal,M ,Worboys,S ’Sampson,EL.“Stockholm syndrome” : psychiatric diagnosis or urban myth?[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08,117(1):101-122.
6
李玲.
浅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J]
.科教文汇,2007(12Z):153-153.
被引量:11
7
高明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成因和应对[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42-153.
被引量:24
8
景一博,张艳艳.
历史人物人格特质研究概况[J]
.科教文汇,2010(34):178-179.
被引量:1
9
张新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影视作品中的投射分析[J]
.电影文学,2012(7):18-19.
被引量:3
10
余其彦.
论陈染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人格建构[J]
.理论月刊,2002(4):28-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张彦军,郑荣.
李浩“性奴”案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9-50.
被引量:1
2
张新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影视作品中的投射分析[J]
.电影文学,2012(7):18-19.
被引量:3
3
曾细红,钟晓瑜.
从影片《禁室培欲》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格特质[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13(4):60-6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曾细红,钟晓瑜.
从影片《禁室培欲》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格特质[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13(4):60-64.
2
颜刚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研究现况[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02-106.
3
赵辰茜,刘子琪.
浅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运用[J]
.视听,2019(11):82-83.
4
曾祥星,丁勇,陈瀚.
人质危机谈判中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与应对[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5):87-92.
1
刘丹羽.
扭曲的国家认同——《鱼尾狮旁的尤利西斯》中的斯德哥尔摩情结[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78-81.
2
张志忠.
“流放者归来”、“我不怨恨”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2):218-229.
3
彭雪梅,张美兰.
试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J]
.作家,2010(2):50-51.
4
李伟华.
旷日持久的“逃离”——从《逃离》探求“出走”女性的“归路”[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85-186.
被引量:2
5
蒋钰婷.
浮生一梦——忆张爱玲[J]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2013(3):14-14.
6
鲍鹏山.
林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J]
.中外文摘,2012(23):45-45.
7
王云.
冤家宜解不宜结[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3):230-230.
8
邵茹波.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具有必然性[J]
.写作,2016,15(7):35-38.
被引量:2
9
宋晓鹏.
“马三立先生,我永远欠您一盒糖”[J]
.环球人物,2017,0(3):96-97.
10
陈玉琴.
农妇的诗情[J]
.新天地,2013(2):38-3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