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建构主义视域下中国哲学史教学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哲学史现行的教学模式将其传统的"行道"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哲学知识的掌握,这偏离了中国哲学史以道德实践为目标的本质。把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理论运用于中国哲学史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中国哲学史教学中实践性的终极价值的构建和实现。
作者 谢永鑫
出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126-127,共2页 Journal of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基金 许昌学院2010年度教学研究立项项目(02010020)"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哲学史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89-90,93.
  • 2陈鼓应.1985年.《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
  • 3《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 41982年.《中国哲学史新编》第1册,人民出版社.
  • 5古正美.2003年.《天王传统与佛王传统》,台北商周出版社.
  • 6《老子哲学讨论集》,1959年,中华书局.
  • 7牟宗三.1991年.《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学生书局.
  • 8Charles Wei-hsun Fu (傅伟勋), 1973," Lao Tzu's Concept of Tao", Inquiry, vol. 16, pp. 367-394, Islo University Press.
  • 9Chung-HwanChen(陈康)."What does Lao—tzu mean by the Term"Tao" ?[J].台湾清华学报,1964,:150-161.
  • 10Hudson, W. D. (ed.) , 1969, The Is-Ought Question: A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the Central Problem in Moral Philosophy, London: Macmillan.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