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主义的回望与前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二战后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思潮,后现代主义尽管漏洞百出,但其在总体上仍影响着当下中西方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发展。解构主义作为否定性的阐释学,其众多代表人物抛弃了铭刻在文学写作中的原初话语意识形态主义,力图对后现代主义的强大象征结构进行颠覆。无论是芭芭拉·约翰逊对结构主义的修正,还是伯格对阿多尔诺《美学理论》的挑战,既是对解构主义立场的显性威胁,也是对后现代主义的潜在挑战。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后工业化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只能在"乌托邦"、"沉默"、"通俗"这三个后现代主义境域中做出选择。
作者 刘金祥
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第6期115-119,共5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德.后现代状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46.
  • 2[英]M·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02.
  • 3[德]阿多尔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4[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83.
  • 5[法]米歇尔·里法德尔.理解事件和文本意义:文学诠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25.
  • 6伍蠡甫.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98:267.
  • 7[意]吉阿尼·瓦提莫.现代性的终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38.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