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30-33,共4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9
-
1黄振位.略论五四精神[J].广东社会科学,1999(3):4-7. 被引量:6
-
2邱秀华,杨大伟,黄一坤.“五四”精神与跨世纪青年的历史使命[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44-46. 被引量:1
-
3哈战荣.“五四”精神的再认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18-18. 被引量:5
-
4五四回忆录,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
5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3.
-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29.
-
7孙胜文.“五四”精神浅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5(3):71-72. 被引量:2
-
8陈敏荣.对五四精神的重新审视[J].理论月刊,2002(5):68-69. 被引量:6
-
9孙欲声.论“五四”精神[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3):56-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陈春燕,褚蕾.五四精神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S01):72-74.
-
2马光焱,陈美含.五四精神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S01):39-41.
-
3刘胡权,纪雪艳.“全人生指导”:“五四”精神影响下的青年教育观[J].当代青年研究,2008(4):13-18. 被引量:2
-
4何冰,南丽军.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意义的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2):51-52.
-
5许春英.传承五四精神,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J].网络财富,2010(8):8-9.
-
6吴永刚.五四精神的时代意蕴及当代传承[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3):44-48. 被引量:1
-
7褚蕾,陈春燕.五四精神蕴含的担当意识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指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6):187-188. 被引量:2
-
8董倩,高丽,高明明,王紫涵.“五四精神”对新青年价值追求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9,0(30):106-107. 被引量:1
-
9方中政.五四精神阐释历程及其爱国精神的新时代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620-624. 被引量:1
-
10罗曼.论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弘扬[J].现代交际,2020,0(4):203-203.
-
1杨爱学.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J].社会主义论坛,2005(8):1-1.
-
2周作翰.抗日战争与民族团结精神[J].湖湘论坛,1995,8(4):10-13.
-
3丘立才.21世纪的客家文化[J].嘉应大学学报,1999,17(5):105-110. 被引量:5
-
4孟涛.弘扬抗战精神 开创美好未来——读《史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事典》有感[J].新长征,2005,0(23):63-63.
-
5杨生平.五四精神是伟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兼评种种五四精神观[J].红旗文稿,2011(7):12-15. 被引量:4
-
6董一冰.论“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3-55.
-
7贾晓霞.纪念抗战影像唱主角[J].现代声像档案,2005,7(6):12-12.
-
8沈宏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民国丧葬礼俗变革[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0):123-130. 被引量:3
-
9王向华.陇海铁路大罢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4):27-29. 被引量:1
-
10李吉庆.抗战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125-128.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