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花”隐喻性词义的生成与演变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汉语语料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义的生成多是隐喻的结果,而隐喻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始源域和目标域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某一点或某一面上存在相似性,人们将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使始源域的词义得到演变,产生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发现汉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符合隐喻性词义生成与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作者
刘雪丽
机构地区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1期92-94,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花
隐喻性词义
相似性
类比
仙人掌模型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微微.
“花”的多义系统的隐喻和转喻分析[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0(3):17-20.
被引量:7
2
王文斌.
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13-17.
被引量:120
3
魏海平.
浅谈汉语中关于“花”字的隐喻[J]
.科教文汇,2007(11Z):184-18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程琪龙.
语言认知和隐喻[J]
.外国语,2002,25(1):46-52.
被引量:61
2
马玉蕾,房红梅.
类比和隐喻[J]
.外语学刊,2005(5):75-80.
被引量:24
3
王文斌.
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2):125-130.
被引量:104
4
亚里士多德 颜一译.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5
周昌乐.隐喻、类比逻辑与可能世界[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4(6):10-12.
6
张汉熙.高级英语[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205-220.
7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
Fraser,B.The Interpretation of Novel Metaphor[ A].In A.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9
Glueksberg,S.Understanding Figurative Languag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0
Hintikka,J.Aspects of metaphor[ C ].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
共引文献
126
1
邬金格,毛智慧.
汉英数字习语中的概念隐喻——以“二”为例[J]
.汉字文化,2022(18):138-140.
2
唐明凤.
原型理论及词义扩展模式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1):166-168.
被引量:4
3
曲占祥.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6):30-33.
被引量:21
4
陈瑜,赵华俊.
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J]
.沈阳大学学报,2008,20(1):70-73.
被引量:10
5
金晓冬.
隐喻性词义产生理据与词汇教学[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68-73.
被引量:1
6
李玲.
大学生英语写作用词错误探析[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94-97.
7
曾丽琼,张智华.
一词多义的隐喻分析及其教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69-70.
被引量:2
8
曲占祥.
隐喻思维与词义延伸[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8-140.
被引量:1
9
房战峰.
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17):71-72.
被引量:7
10
吴恩梅.
英语阅读中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的探讨[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8):85-8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瑛,文旭.
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
.外语教学,2006,27(3):1-5.
被引量:203
2
张金生,宋成方.
一词多义现象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5):25-31.
被引量:5
3
张辉,杨波.
隐喻和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J]
.外国语文,2009,25(1):81-88.
被引量:42
4
殷隽.
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花”的义项分析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0):120-122.
被引量:3
5
戴卫平.
“Dead”喻义研究[J]
.英语研究,2014,12(2):1-5.
被引量:3
6
刘志成.
英汉人体词“hand”和“手”一词多义认知对比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44-50.
被引量:5
7
刘春莲.
认知视角下的一词多义中“老”的翻译[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9):162-164.
被引量:2
8
张雪华.
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63-66.
被引量:4
9
褚天青.
从隐喻看“花”族词的多义现象[J]
.淄博师专论丛,2020(4):56-60.
被引量:1
10
张建理.
英汉多义词异同研讨:以“脸、面”为例[J]
.外国语,2003,26(4):54-58.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2
1
张婉莹,马今善.
韩中多义词“■/花”的隐喻义对比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6):34-37.
2
孙伟琼.
认知视角下一词多义中“花”的英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2019,7(5):746-751.
1
陈瑶.
教育哲学的生成与演变[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0(S3):5-6.
2
苏远芸.
从概念隐喻角度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28-130.
被引量:6
3
詹洪法.
在“同”与“不同”之间[J]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06(7):108-108.
4
贾冬梅.
概念隐喻理论与隐喻教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62-64.
被引量:8
5
王月华.
隐喻、转喻与词义发展[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4):16-18.
被引量:5
6
肖灵.
“风暴”隐喻的认知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43-45.
7
赵爱萍.
英语隐喻性词义的认知心理透视[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22(4):88-90.
被引量:1
8
史云兰.
论京剧老旦行当及其艺术流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69-170.
被引量:2
9
陈桂生.
变化中的“课程”概念[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8-11.
被引量:9
10
秦颖.
隐喻认知理论浅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179-179.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