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致良知工夫的首要前提是"信得及良知"(自信良知),在阳明那里是历经磨难而印证的生存论智慧,并基本具备了理论框架:它不仅是对于良知人人本具的自我肯信与认同,也必然信得及良知作为万物本体和创生根据而主动吸纳融摄事为、知识等世间万象,良知无须坎陷、隐退,时刻遍在,才能保证一切依良知而行的充足的实践动力。信得及良知作为工夫实践的前提和动力,也是阳明后学的基本共识。其中,王龙溪将其精微化为对心体当下一念的自信,升格为致良知教的工夫法门和实存境界,证成了先天立心工夫的依据,彰显了最充足的道德实践动力和最强烈的道德主体性,以及心学顿悟工夫的关键所在。
作者 张卫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4,共9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思想 讲学与乡族实践--邹东廓与江右王学的开展"(11YJA72003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与俞虚江》,《王畿集》卷十一,第302页.
  • 2王畿.《留都会纪》,载吴震编校.《王畿集》(卷四)第90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 3王守仁:《传习录拾遗》第33、36条,《王阳明全集》卷32,第1176页.
  • 4林月惠.《王龙溪“见在良知”释疑》,氏著.《诠释与工夫:宋明理学的超越蕲向与内在辩证》,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2年,第210-216页.
  • 5王畿.《闻讲书院会语》,《王畿集》卷一,第6页.
  • 6李明辉:《论所谓“儒家的泛道德主义”》,李明辉:《儒学与现代意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第104页.
  • 7方祖猷等编校:《盱坛直诠》,《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402页.
  • 8张栽:《横渠易说·系辞下》,《张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10页.
  • 9《河南程氏遗书》卷25,程颐、程颢:《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18页.
  • 10《年谱三》,《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 1289 页.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