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是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不同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所以然的根据都归于太极之"和"。"和"的内涵从声音的调和、味道的调和,发展到药物的调和、政治的调和、人际的调和、思想的调和、万物的调和,最终上升到无所不在的"和"。无所不在的"和"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不断地由实而虚,逐渐成为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认识,成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成为中国太极思想的代言,成为中国哲学的本体。这个本体"和"不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本体,而是蕴含着阴阳和合、生生不息的本体。阴阳和合、和实生物、和如羹、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是"和"哲学内涵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全面、深刻体悟"和"的五个方面,只有时时抱住"阴阳""生生"才能深刻体悟这五个方面。"和"既有"阴阳和"的辩证,也有"多元和"的包容。辩证与包容是客观的,但价值观是人对客观的主观选择,虽然"对立"与"统一"是矛盾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在对"对立"与"统一"的主观选择中,中国哲学的传统强调"统一",而不是"对立",这是客观事实。
出处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Daqi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的时代价值"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50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