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荀派艺术的美学特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荀慧生先生实验了“舞台完整紧凑化”。在荀慧生及马连良先生之前,不少京剧剧目均为折子戏,只能演给懂戏的、常看戏的戏迷们看,因为戏迷们已大致了解全剧的情节,只看精彩的一折,欣赏某个局部的技巧或某个耳熟的唱段就过瘾了。正因此,当年把看戏叫做“听戏”。荀慧生先生把梆子戏中“讲一个完整故事”的概念带到京剧里来,使老戏迷们把眼睛静开,使不懂戏的观众也能好奇地走到剧场里来,新老观众都能欣赏到完整的唱腔和表演,能紧凑地看到一个人的命运,看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达到观感上的满足和过瘾。
作者
孙毓敏
出处
《中国京剧》
2016年第2期4-6,共3页
关键词
美学特征
荀派艺术
荀慧生
人的命运
马连良
折子戏
戏迷
京剧
分类号
J821.2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朱行言.
流光溢彩话荀派[J]
.中国京剧,2000(4):18-19.
被引量:1
2
孙毓敏.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荀慧生大师百年诞辰?[J]
.上海艺术家,2000(2):24-24.
3
陈钢.
拥抱《梁祝》[J]
.中国新闻周刊,2009(17):68-70.
4
马鸿盛.
马连良一位京剧革新家[J]
.科技文萃,2001(7):86-86.
5
周桓.
荀派撷谈[J]
.戏剧之家,2000(4):11-13.
6
刘文峰.
荀派艺术的价值及对当代戏曲发展的影响[J]
.中国京剧,2000(1):4-5.
被引量:1
7
孙毓敏.
激情与感激[J]
.上海戏剧,2003(10).
8
改变命运的电脑[J]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2011(10):17-17.
9
闭理书.
书法欣赏中的客观感入和主观悟出——兼谈二度创作在书法欣赏中的作用[J]
.艺术探索,2000,14(2):68-70.
10
王蕾.
谁将听我歌唱(外一篇)[J]
.安徽文学,2008(9):85-86.
中国京剧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