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俄罗斯母亲”在战争中的形象与作用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俄罗斯母亲"作为俄罗斯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并且具有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等社会功能,这些功能在战争、革命、政权更替等历史事件中更加凸显,因此,"俄罗斯母亲"被广泛用于俄罗斯的战时宣传,其形象和意义也根据特定的社会和政治需要被相应调整和重新建构。同时,"俄罗斯母亲"与俄罗斯妇女有着自然的联系,俄罗斯妇女是"俄罗斯母亲"的载体,而"俄罗斯母亲"可以被看作是俄罗斯妇女被提升到民族/国家高度的抽象符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战争中没有女性》再次引发关注,战争与妇女议题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作者 王海媚
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Russian,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34

  • 1梁坤.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渊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3):138-143. 被引量:24
  • 2张梅.浅析俄罗斯民族精神特质中的东正教因素[J].西伯利亚研究,2007,34(3):70-72. 被引量:5
  • 3华莱士.俄罗斯的兴起,叶仓译[M].纽约:纽约时代公司,1979.
  • 4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董友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 5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 6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焦东建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 7郝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高骅等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8布罗代尔.文明史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9粱赞诺夫斯基,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10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学学说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共引文献50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