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许鞍华电影的视觉空间解读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立足于华语影坛,成为香港近3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关于许鞍华电影,学界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女性意识、艺术风格、悲剧主题等方面的探讨上。实际上,许鞍华电影中的视觉空间,是其诉说情感、表现主题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视觉空间的影像建构、审美特征、多重隐喻三方面出发,对许鞍华电影的视觉空间进行探讨,从而深入理解其电影丰富的审美价值。
作者 袁元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6,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4):64-68. 被引量:63
  • 2Patricia Brett Erens.Crossing Borders:Time,Memory,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 Song of the Exile"[J].Cinema Journal,Vol.39,No.4,p46.
  • 3林素英.《流放者之歌:试论母职理论与(客途秋恨)中之母女关系》[J].中外文学,1999,(10):48-48.
  • 4史书美.《离散文化的女性主义书写》,《认同、差异、主体性:从女性主义到后殖民文化想像》,简瑛瑛编,台北:立绪文化,1997年版,第27页.
  • 5Ackbar Abbas.Hong Kong: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7,p27.
  • 6周蕾.《写在家国之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4页.
  • 7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22页.
  • 8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脉络)》,《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夏铸九、王志弘编,台北:明文书局2002年版,第399页.
  • 9王德威.《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载《香港文学@文化研究》,张美君、朱耀伟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9页.
  • 10张英进.《游离于香港与上海之间:怀旧,电影,文化想像》[J].中外文学,2001,(3):61-61.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