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林州方言尖团音分混现状及其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州方言尖团音分混现状较为复杂。本文借助实验语音手段,对林州精见组细音进行声学特性描述,认为林州方言尖团分混现状有些杂乱,具体表现为:精见组与齐齿呼相拼时分尖团(精组字多读舌尖音ts、ts■、s,见组字腭化和舌尖化并存);与撮口呼相拼时不分尖团,读t、t■、,其成因与历史移民及其周边方言的接触融合有关,尤其见组字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又存在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读ts、ts■、s。
作者
谷少华
郭沈青
机构地区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1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Yindu Journal
关键词
林州方言
尖团音分化
接触融合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侯精一.
晋语的分区(稿)[J]
.方言,1986,8(4):253-261.
被引量:135
2
唐作潘.音韵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3-124.
3
史艳峰.豫北晋语单字音与变音现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
4
高名凯.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20.
5
张卫东.文登荣城方言中古见系部分字的文白异读[J].语言学论丛,1984,12:36-49.
6
丁邦新.论官话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
王利.
论晋语上党片方言的尖团音问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2):157-160.
被引量:1
8
杨春宇,张贝贝.
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差异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3):36-41.
被引量:2
9
陈鹏飞.豫北晋语语音演变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9.
10
郭豫才.洪洞移民传说的考实[J].禹贡,七卷十期,1937,(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乔全生.
论晋方言区的形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7-21.
被引量:11
2
李荣.
汉语方言的分区[J]
.方言,1989(4):241-259.
被引量:150
3
王锡丽,王爱平.
邯郸方言入转舒的音变速度及其原因[J]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1):46-48.
被引量:1
4
王锡丽.
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舒化[J]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2):43-46.
被引量:3
5
丁邦新.论官话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
王力.汉语史稿[M]{H}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
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究[M]{H}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
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M]{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
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共引文献
137
1
李延梅,吴宇洁.
山西灵石方言指示代词的特点[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4):28-33.
2
朱玉柱.
河南武陟及周边方言的入声韵[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92-304.
3
温锁林.
山西寿阳方言几种值得关注的状语后置现象[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139-151.
被引量:1
4
赵璐琪.
崇礼晋语方言入声舒化现象及其成因探讨[J]
.汉字文化,2024(9):21-24.
5
马丽娜.
从山西阳曲方言内部差异一窥语音的演变[J]
.汉字文化,2021(5):25-28.
6
何启.
偏关方言入声舒化实验研究[J]
.汉字文化,2021(5):17-21.
7
乔全生.
论晋方言区的形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7-21.
被引量:11
8
王自万.
开封方言变韵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11(2):86-93.
被引量:18
9
郭沈青,刘夏君.
由宝鸡方音时空变异探地域方音的演变机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4):41-45.
被引量:2
10
黑维强.
晋语绥德话“日”头语词汇释[J]
.运城学院学报,1996,17(2):65-67.
被引量:1
1
谷向伟.
林州方言的“V来/V上来”和“V来了/V上来了”[J]
.语文研究,2007(2):64-64.
被引量:3
2
张晓珂.
浅谈林州方言——以“子”尾、音节韵尾和声调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2013,0(24):178-178.
3
谷向伟.
河南林州方言的“动”和“动了”[J]
.方言,2007,29(2):142-146.
被引量:7
4
陈鹏飞.
林州方言阳声韵鼻尾消变及其连动作用[J]
.殷都学刊,2006,27(2):95-99.
被引量:1
5
渠亚楠.
林州方言尖团音分合情况考探[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6):120-123.
6
崔闪闪.
安阳方言中的“子”尾比较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34-35.
被引量:1
7
谷向伟.
河南林州方言中表可能的情态助词“咾”[J]
.殷都学刊,2006,27(4):98-101.
被引量:10
8
莫超.
甘肃文县中寨话的■和■[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0(4):77-80.
被引量:2
9
魏小娜,魏仁勇.
警惕文言文教学改革“矫枉过正”[J]
.语文教学之友,2003(10):17-18.
10
王戈力.
如何让技校的写作课有效且精彩[J]
.林区教学,2008,0(3):21-22.
殷都学刊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