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基督宗教如何面向新世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目前存在的问题 ,是其在新世纪中应有的作为和走向为 :爱国守法 ,荣神益人 ;进一步实行本土化 ;参与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 ;参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神学体系 ;
作者
陈建明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4-69,共6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
基督宗教
天主教
新教
新世纪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新约·哥林多前书[M]:第9章22节.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M].董云虎.人权-中美较量备忘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徐如雷."三自"的"三性"、成就、意义和前途[J].宗教,2000,(3).
4
仝平安.中国基督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J].宗教,2000,(3).
5
新华社南昌8月13日电.
6
胡绍皆,王志宏.
背负起天主赐予的十字架──访中国天主教团主席刘元仁主教[J]
.中国宗教,2000(1):32-34.
被引量:1
7
周恩来.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M].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1.
8
王晓朝.基督教与帝国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9
卓新平.中国基督宗教与中国现代社会[M].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一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
吴梓明.中华文化与基督教方克立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86
共引文献
45
1
陈平其.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简论江泽民的对外开放思想[J]
.社会主义研究,2003(1):96-98.
被引量:1
2
于钦读.
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4):86-89.
3
邓玮.
村民选举:理性行为与非理性结果[J]
.求实,2002(1):58-60.
被引量:2
4
张德顺.
太平天国时期卫道士群体理念与实践考察[J]
.孝感学院学报,2002,22(2):33-38.
被引量:1
5
王宇博.
澳大利亚共和运动的起源和内涵[J]
.史学集刊,2000(4):67-71.
6
何天云.
全球化:从工具到制度和价值[J]
.探索,2005(1):98-101.
被引量:1
7
屠国元,王飞虹.
论译者的译材选择与翻译策略取向——利玛窦翻译活动个案研究[J]
.中国翻译,2005,26(2):20-25.
被引量:46
8
关明启.
利玛窦的《交友论》及其对晚明社会的影响[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4):90-94.
被引量:4
9
刘辉,曹华.
中国与以色列友好关系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61-66.
被引量:1
10
郭海良.
1980年以来国内基督教研究评述[J]
.历史教学问题,2006(6):87-92.
被引量:2
1
孔.
朱传棨同志《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J]
.哲学动态,2007(9):70-70.
2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J]
.理论与当代,2003(3):44-44.
3
马拥军.
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评《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1):323-331.
4
吕建营,宇文宏,李维意,黄云明,张小燕.
面向新世纪哲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S1):167-169.
5
张雲芳,薛明伦,张锋.
情绪启动对人的记忆影响[J]
.中州大学学报,2013,30(1):84-86.
6
崔唯航.
面向新世纪的古希腊哲学——新世纪古希腊哲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2002(2):10-12.
被引量:1
7
陈霞.
对“道”的信仰及其现代价值[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6-8.
8
李福生,姜岩.
论基督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39-41.
9
郭武.
宋元净明道的修行方法及其现代意义[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25-30.
被引量:2
10
智霞.
佛教对人类和平的作用——韩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J]
.法音,2002(11):5-6.
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