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郭沫若早期史剧的表现主义特色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个叛逆的女性》是郭沫若早期史剧的代表作 ,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表现主义 ,是中国化的表现主义戏剧。其具体特色有 :创作宗旨在于表现社会真理 ,通过变形方式塑造舞台形象 ,构思特重想象以实现内心外化。
作者
陈鉴昌
机构地区
成都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6-149,共4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郭沫若
早期史剧
创作方法
表现主义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郭沫若.印象与表现[A].王锦厚,等.郭沫若佚文集:上册[C].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123—124.
2
郭沫若.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
克罗齐.美学纲要[M].蒋孔阳.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册[C].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62.69.
4
郭沫若.《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A].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72.
5
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附录[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38.241.
共引文献
4
1
聂玮.
从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看元明清文学女性觉醒历程[J]
.理论导刊,2008(11):125-126.
被引量:7
2
倪海燕.
“民国机制”与男性作家的“女权思想”——以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5-78.
被引量:1
3
陈鉴昌.
郭沫若田汉早期话剧思想价值比较[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8):83-86.
4
申东城.
王阳明心学与早年郭沫若同苏轼思想的承变关系研究[J]
.郭沫若学刊,2015(1):25-3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英)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著,刘北成,郭小凌.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吴定宇.
郭沫若对中西文化的整合探索[J]
.郭沫若学刊,2000(2):7-16.
被引量:1
3
章玉钧,谭继和.
论郭沫若后三十年的学术争鸣[J]
.郭沫若学刊,2002(4):10-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唐霞.
中西文化碰撞之下中国现代历史剧的转型——以郭沫若的历史剧研究为例[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31-32.
1
陈鉴昌.
论郭沫若早期史剧的人权主题[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1):71-76.
2
陈鉴昌.
郭沫若早期史剧张扬的妇女人权[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44-46.
被引量:2
3
陈泰宇,陈哲臻.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戏剧结构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5):102-102.
4
叶梓.
父亲的借口[J]
.人民文摘,2006,0(8):71-71.
5
王小强.
论郭沫若早期史剧形式的诗学传承[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92-96.
6
孟佳莹.
浅析《小镇畸人》的表现主义特色[J]
.作家,2010(2):60-61.
7
李斌.
高长虹的表现主义话剧《白蛇》[J]
.鲁迅研究月刊,2011(4):70-73.
8
王丹妮,尹若竹.
变形的异化世界——浅析卡夫卡《变形记》[J]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101-101.
9
吴必优.
影片《欲望号街车》中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
.电影文学,2011(7):129-130.
被引量:1
10
王小强.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情绪表现的艺术世界[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83-88.
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