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间接正犯概念的否定性清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间接正犯是在区分制的语境预设之下的概念,其产生是基于当时特殊立法的结果,与单一制的立法方式是格格不入的。间接正犯最初是以"替补者"的身份出现,起到了弥补处罚漏洞的作用,但是随着犯罪共同说、责任共犯论和极端从属性说的式微,间接正犯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间接正犯的各种类型完全可以交由其他概念加以解决。
作者
王兵兵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Journal of Jiangxi Police Institute
关键词
间接正犯
区分制
理论根基
清理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61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1
高桥则夫.共犯体系和共犯理论[M].冯军,毛乃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6-138.
2
陈子平.刑法总论[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172.
3
兰迪.
共犯体系在犯罪论与刑罚论的比较与检验[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0(6):12-18.
被引量:3
4
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M].李昌珂,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97.
5
韩其珍.间接正犯的光与影[G].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3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6.
6
耶赛克,魏根特.德国刑法学总论[M].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801-802.
7
刘凌梅.帮助犯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6.
8
陈子平.共同正犯与共犯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9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10
王昭武.
论共犯的最小从属性说——日本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发展与借鉴[J]
.法学,2007(11):101-109.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鲜铁可.
威尔哲尔目的行为论研究[J]
.中外法学,1996,8(2):35-38.
被引量:6
2
陈兴良.
论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正犯[J]
.法学杂志,1984,5(1):32-33.
被引量:16
3
马克昌.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16-23.
被引量:60
4
何庆仁.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J]
.法学研究,2004,26(5):45-57.
被引量:59
5
李希慧.《罪状、罪名的定义与分类新论》[J].法学评论,2000,.
6
韩忠谟.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23.
7
明楷.法益初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
林山田.刑法通论:下[M].台湾:台湾法学院图书部,2000:60-61.
9
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M].第3版.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4.
10
高铭喧,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共引文献
615
1
李瑞杰.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之解释[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0(2):147-169.
2
刘明祥.
轮奸涉及的若干争议问题剖析[J]
.政治与法律,2022(6):37-54.
被引量:2
3
白森.
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J]
.刑事法判解,2019(2):15-41.
4
王猛.
迷失在机能与实质中的正犯形象——机能统一犯罪参与体系的再论证[J]
.刑事法评论,2023(1):251-278.
5
何庆仁.
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J]
.刑事法评论,2018(1):191-211.
被引量:3
6
叶秀雄.
论自洗钱犯罪的司法适用[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2(3):59-67.
被引量:1
7
陈红媛.
间接正犯下的认识错误研究[J]
.贸大法律评论,2022(1):162-173.
8
徐颖.
间接正犯存在必要性之证成及其新构造[J]
.刑法论丛,2021(4):378-405.
9
曾粤兴,陈艳飞.
法人共同犯罪中相关责任人的罪与罚[J]
.刑法论丛,2021(2):75-105.
被引量:1
10
张明楷.
通过职务行为套取补偿款的行为性质[J]
.法学评论,2021(2):25-3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3
1
陈兴良.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3-11.
被引量:62
2
陈璇.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否定[J]
.法商研究,2007,24(4):37-45.
被引量:19
3
陈兴良.
构成要件论:从贝林到特拉伊宁[J]
.比较法研究,2011,25(4):71-84.
被引量:25
4
钱叶六.
共犯与正犯关系论[J]
.中外法学,2013,25(4):766-785.
被引量:29
5
黎宏,姚培培.
间接正犯概念不必存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4):34-47.
被引量:34
6
刘明祥.
论我国刑法不采取共犯从属性说及利弊[J]
.中国法学,2015(2):282-303.
被引量:37
7
张伟.
“正犯后正犯”与犯罪参与理论研究[J]
.法学家,2015(5):43-56.
被引量:16
8
刘明祥.
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法学研究,2015,37(6):98-115.
被引量:38
9
刘明祥.
不能用行为共同说解释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1):61-66.
被引量:22
10
陈伟强.
共犯制度:域外考探与本土构造[J]
.云南社会科学,2017(3):158-16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黄明儒.
间接正犯消解说之审视与批判:基于单一制的立场[J]
.法学家,2019(5):158-1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双剑.
单一制下间接正犯概念之肯定——从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归属入手[J]
.刑事法评论,2022(2):537-549.
2
蒋太廷.
间接正犯的类型构造[J]
.法律方法,2020,26(2):327-337.
3
刘明祥.
论犯罪参与的共同性:以单一正犯体系为中心[J]
.中国法学,2021(6):222-243.
被引量:13
4
刘纯燕.
对共同犯罪中“共同归责”与“单独归责”的审思[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37(5):90-101.
被引量:2
1
岳学敏.
间接正犯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92-95.
2
叶文杰.
论间接正犯的若干形态[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4):186-187.
3
陈文昊.
教唆犯概念扩容与间接正犯概念废除[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4):51-58.
4
陈文昊.
教唆犯概念扩容与间接正犯概念废除[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6):1-7.
5
陈文昊.
破解与剥离——不法共犯说下间接正犯的反思与出路[J]
.甘肃理论学刊,2016(4):124-129.
6
刘明祥.
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法学研究,2015,37(6):98-115.
被引量:38
7
周海丰.
学习贯彻国务院503号令的几点粗浅理解[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12):28-29.
8
保建明,李志民.
论间接正犯的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8):66-67.
9
郑清.
现行刑法框架下间接正犯问题研究[J]
.福建法学,2010(4):42-47.
10
黎宏,姚培培.
间接正犯概念不必存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4):34-47.
被引量:34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