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望诊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介绍了望诊在"治未病"思想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通过对患者面部、口腔、神情、毛发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望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患者的潜在疾病,提前加以干预,收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同时指出,在临床中适当结合现代诊疗手段,有利于望诊的客观化和统一化,使其在疾病诊治中更具特色。
作者
董照瀛
尹东辉
机构地区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8-450,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望诊
治未病
体质辨识
分类号
R241.2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7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41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1
林德云,熊玉芳.
未病、欲病及亚健康探析[J]
.河北中医,2012,34(9):1407-1408.
被引量:3
2
国华,张雪亮.
试论《金匮要略》对《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发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166-167.
被引量:12
3
刘宏岩.
关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若干思考[J]
.吉林中医药,2008,28(11):781-782.
被引量:20
4
靳琦,王琦.
中医“治未病”说略[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25-728.
被引量:62
5
李东,王琦.
王琦教授基于“辨体论治”的三辨诊疗模式临床应用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332-2334.
被引量:39
6
杨玲玲,倪诚,李英帅,王济,李玲孺,王琦.
王琦治疗肥胖经验[J]
.中医杂志,2013,54(21):1811-1813.
被引量:40
7
王晓敏,李俊,刘勇,潘子昂,刘忠厚.
牙齿缺失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17-18.
被引量:6
8
孟焕新.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1):18-20.
被引量:97
9
李春英.
糖尿病和干燥综合征对口腔的严重危害及其治疗和预防[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59-59.
被引量:1
10
俞创奇,邱蔚六,胡北平,丁永敏.
干燥综合征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的探讨[J]
.上海口腔医学,1999,8(1):21-2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87
1
武小强,杨自生.
亚健康初探[J]
.山西中医,2009,25(S1):1-2.
被引量:1
2
刘文兰.
66例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症状研究[J]
.河南中医,2004,24(12):21-23.
被引量:9
3
崔丽娟,罗仁,赵晓山.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46-146.
被引量:31
4
张新民,沈自尹,王文健,张玲娟,陈素珍.
补肾中药对老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86-688.
被引量:44
5
史凤芹,于世凤,徐莉,段云波,刘忠厚.
牙周炎患者腰椎和牙槽骨骨密度测量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1):3-5.
被引量:18
6
于晓潜,沙月琴,刘荣坤,陈智滨.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龈中表达[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3):370-373.
被引量:18
7
释栋,孟焕新,徐莉,张立,陈智滨,冯向辉.
牙周炎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7):401-402.
被引量:28
8
邝安Kun 沈自尹 等.虚证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1.
9
沈自尹.论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西医学术思想的推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2):746-748.
10
张万岱.中西医结合研究“脾”本质的进展概况和今后设想[J].新中医,1980,(1):34-34.
共引文献
341
1
梁桂莲,陈思丹,肖海晴,覃丽丽,吴铭政,吴燕春.
中医药治疗斑秃研究概况[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2):218-220.
被引量:11
2
杨雪圆,蔡宛灵,闫小宁.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黄褐斑的防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0):870-875.
被引量:8
3
翟玉珍,吴钰.
痰湿体质的阴阳形色干预及肥胖症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J]
.新疆中医药,2021,39(2):83-85.
4
陈佩顺,庞思念,谭碧东,张婉容.
穴位埋线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单纯性肥胖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1):28-31.
5
刘瑜婕,周维,金陟鸢.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2):617-618.
6
宋伟,陈友香,夏振信,江仙远,候安继,张莹雯.
补肾中药与利维爱延缓老年雌性大鼠衰老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S1):43-46.
7
刘宝珍,赵心怡,卫蓉,张兰.
大补阴丸治疗老年口腔干燥症30例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2011,35(2):160-161.
被引量:2
8
倪玲,于帮国.
“治未病”思想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2):55-55.
9
沈自尹.
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21-322.
被引量:24
10
杨频,李妙鱼.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27-431.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9
1
姜良铎.
健康、亚健康、未病与治未病相关概念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167-170.
被引量:72
2
武哲丽,陈群,刘梅.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信息技术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21-23.
被引量:2
3
郭岚,王平.
《黄帝内经》长寿理论与方法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6):1264-1266.
被引量:8
4
黄玉燕,陈子杰,翟双庆.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理论推断预后时间的应用范围[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4):634-635.
被引量:1
5
刘大胜,韩学杰.
中医望诊的理论渊源与临证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345-1347.
被引量:14
6
蒋力生,叶明花.
中医“治未病”的文化意蕴探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313-5316.
被引量:22
7
潘丽洁,杨猛,姜楠,颜承平,杨国山,鲁瑶.
20例乳房Paget病临床分析[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6):326-330.
被引量:9
8
牛秋玲.
乳房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社区医学杂志,2015,13(7):75-77.
被引量:1
9
田飞,常俊,赵静,郭世珍,姜智浩,陆小左,曹宏梅.
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
.天津中医药,2015,32(7):445-448.
被引量:29
10
何泽民,何勇强.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J]
.中医杂志,2015,56(22):1900-1903.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3
1
董玉舒,李慧.
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化及客观化结合的挑战与意义[J]
.医学信息,2019,32(13):147-149.
被引量:3
2
钟玉梅,钟文彬,余洁英,黄仕营,文小敏,徐成贺,廖华君.
浅析《黄帝内经》对《麻衣神相》相学理论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585-2587.
被引量:6
3
渠可盈,姚涛,高娜,车志英.
中医望诊在乳腺疾病中的相关应用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8):189-1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翟甜,王德辰,李良松.
《神相铁关刀》中的中医学理论特色[J]
.中医药导报,2022,28(2):167-171.
2
薛霈雯,王天芳,李宁,吕宏蓬,杨莹莹,韩鹏鹏,颉浩田,车钰文.
基于古代文献的眉部望诊理论探讨[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2):232-235.
被引量:1
3
颉浩田,王天芳,吕宏蓬,杨莹莹,韩鹏鹏,薛霈雯,车钰文.
中医古籍关于耳部形态望诊认识浅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4):1956-1959.
被引量:3
4
李福生,胡楠,胡嘉琦.
从《金匮要略》虚劳病的证治探讨隔二隔三的治未病思路与方法[J]
.环球中医药,2022,15(9):1606-1609.
被引量:4
5
韩鹏鹏,王天芳,王成亚,颉浩田,吕宏蓬,杨莹莹,薛霈雯,车钰文.
相学视角下五行体质的特点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2):757-759.
被引量:1
6
李春林,李博文,孙真,王元耕,刘慧,李晓旭.
中医手诊及其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5):593-598.
被引量:1
7
庞雪莹,韩笑,张俐佳,宋爱英,刘业,张彤.
“致中和”理论指导下柴金利胆汤治疗肝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24,33(2):248-251.
8
杨天闯,郭敏,张近远,徐文倩,杨竹青,刘镇亚,王璐,姚翠翠,李合国.
浅析《伤寒论》方证的“三易”思想[J]
.辽宁中医杂志,2024,51(3):50-54.
9
王俊文,岳广欣,赵辉,梁媛,杜松,于峥,张华敏.
2023年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3):390-397.
被引量:3
10
李瑞珍,夏春明,王忆勤,许朝霞,熊玉洁.
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算法的中医问诊策略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26(6):1608-1617.
1
何亚敏,刘密,常小荣,阳晶晶,谢文娟.
《黄帝内经》论灸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1181-1183.
被引量:14
2
吴丽文.
“治未病”思想与“痔”的防治[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484-485.
被引量:2
3
邹澍宣,罗洋.
《黄帝内经》之扶阳思想阐微[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5-6.
被引量:7
4
陈洋子,王顺梅,孙源梅,韩晓雪,杨文婷,李晓君.
《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因时制宜”思想探求[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89-92.
被引量:2
5
邱心志.
不用服药战胜失眠的方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10):37-37.
6
王春才.
《伤寒杂病论》体病关系探析[J]
.四川中医,2009,27(8):51-52.
被引量:2
7
李红.
困扰女性的6个难言之隐[J]
.解放军健康,2009(5):27-27.
8
奚清.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产生原因及治疗方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9-10.
被引量:3
9
张同远.
因时制宜”新解[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15(4):4-5.
被引量:3
10
陈福新.
医眼看奇闻怪事[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12):18-19.
中医杂志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