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证”的探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健康状态、症/征/症候、病、证等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相互关系讨论临床目标的不同境界,指出"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特色,探讨了"证"的归纳指导作用及辨证的方法、难点和现状,同时探讨了证素辨证的优势和亟需完善之处。
作者
陈学勤
李灿东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16年第1期38-41,45,共5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关键词
中医
临床目标
证
证素
辨证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6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1
李灿东,纪立金,鲁玉辉,甘慧娟.
论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09-111.
被引量:64
2
李灿东,纪立金,杨朝阳,李奕祺,陈建.
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认知理论的构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313-316.
被引量:65
3
李灿东,张喜奎.论证[J].中医杂志,2008,49(7)增刊.
4
李灿东,甘慧娟,林雪娟,俞洁,陈妍,杨雪梅.
中医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42-145.
被引量:18
5
李灿东,俞洁,甘慧娟,陈妍,林雪娟,杨朝阳.
健康状态辨识研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24-2027.
被引量:6
6
李灿东,杨朝阳,林雪娟,俞洁,吴同玉,闵莉.
体质、病理特点、证与健康状态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1770-1773.
被引量:32
7
朱文锋.
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6.
被引量:62
8
何绍奇.读书析疑与l艋证得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
9
沈凤阁.关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如何统一的思考[J].新医药学杂志,1979,(4):7.
10
方药中.辨证论治研究七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01-107,121-126,167-176.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郝树源.
论体质与健康[J]
.体育学刊,2002,9(2):124-127.
被引量:63
2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被引量:2039
3
陈家旭.
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1):1-2.
被引量:41
4
何裕民,王莉,石凤亭,楚更武,张大凤,徐云.
体质的聚类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7-9.
被引量:108
5
朱文锋.
中医病证规范化之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5):6-8.
被引量:22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验证报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7-59.
7
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0-391.
8
刘承.从状态论治咳嗽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9
李灿东 张喜奎.论证[J].中医杂志,2008,49(7).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冲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5.
共引文献
236
1
晏峻峰,朱文锋.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07,2(10):24-27.
被引量:6
2
陈淑娇,李灿东.
转化医学之中医健康状态学[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2):58-60.
被引量:9
3
甘慧娟,许克祥,杨朝阳,陈妍,李宇涛,林雪娟,李灿东.
注重中医思维,以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2):62-63.
被引量:5
4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朱文锋,杨涛.
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05-106.
被引量:4
5
王学伟,瞿海斌,刘雪松,程翼宇.
贝叶斯网络杂交学习算法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7):948-952.
被引量:12
6
韩捷.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现状和展望[J]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7-1659.
被引量:5
7
顾学兰,刘平,陈家慧.
肝炎后肝硬化单元证的多元统计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3-5.
被引量:5
8
晏峻峰,朱文锋.
粗糙集理论在中医证素辨证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90-93.
被引量:31
9
朱文锋.
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136.
被引量:82
10
李勇华,邹亮.
朱文锋教授之症 病 证和辨证规范化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06-1208.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4
1
崔瑛,代永霞,张宾.
甲亢型阴虚模型小鼠焦虑行为的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5):78-80.
被引量:4
2
许陵冬.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J]
.国医论坛,2004,19(4):17-18.
被引量:10
3
周宜,陈钢,夏丽娜,徐薇.
从《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看中药毒性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42-343.
被引量:34
4
王卫东,陈正堂.
Bcl-2/Bax比率与细胞“命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14(4):393-396.
被引量:163
5
李会芳,邢小燕,金城,马永刚,肖小河,李祖伦.
浅论“有故无殒,亦无殒”的内涵及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J]
.中医杂志,2008,49(3):281-282.
被引量:23
6
梁汝圣,徐宗佩.
大鼠肾阴阳虚模型建立方法[J]
.吉林中医药,2008,28(9):685-687.
被引量:26
7
刘欣,张冰,崔一然,刘小青.
基于垂体-靶腺轴相关指标动态观察氢考诱导大鼠阳虚状态[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1):53-55.
被引量:14
8
杜江,李楠,王和鸣.
肾虚模型造模方法及相关指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0):9433-9436.
被引量:57
9
刘娇萍,曹继刚,邹小娟,左新河,陈如泉.
浅议象思维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证候分型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12,34(9):27-28.
被引量:18
10
金磊,刘喜明.
论《黄帝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的含义及临床意义[J]
.陕西中医,2013,34(2):206-20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王丽平,罗文佳,欧莉,高峰,余金花,李敏,白杨,卫培峰.
"有故无殒"理论指导下基于肝细胞Bax/Bcl-2凋亡通路的何首乌"毒-证"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0(6):82-87.
被引量:11
2
胡国庆,陈筑红,张广德.
魏子孝教授“六步辨证法”思想体系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3182-3186.
被引量:4
3
陈姝婷,王洋,李灿东.
健康状态辨识对疾病风险预警平台构建的启发[J]
.中医药通报,2019,18(4):28-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黄晶,张冰(指导).
张冰医药结合诊疗思维探析[J]
.北京中医药,2020(9):960-961.
被引量:3
2
马强.
如何加强建筑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疫管理[J]
.中国卫生经济,2000,19(6):52-52.
3
陈筑红,张广德,邹本良,王甄珍.
魏子孝教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经验举隅[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5):2551-2553.
被引量:2
4
巫晓慧,王君明,宋玲玲,关月晨,刘晨,曹灿.
风湿热应激前后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抗炎增效减毒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2):1006-1011.
被引量:8
5
孙萌,江振洲,俞沁玮,张陆勇.
中药何首乌肝损伤与合理用药[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4):175-177.
被引量:3
6
张惜燕,李翠娟,胡勇,孙理军.
“有故无殒,亦无殒”理论内涵及拓展应用[J]
.河南中医,2021,41(8):1142-1146.
被引量:10
7
郭延丽,唐瑜,刘巧,刘春宇,高峰,董泰玮,陈琳,白杨,卫培峰.
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肝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21,44(10):2252-2261.
被引量:10
8
王文炎,黄裳,李勇,阮崇洁,熊源胤,王进军.
基于“有故无殒,亦无殒”思想谈有毒中药在防治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
.环球中医药,2022,15(2):315-317.
被引量:2
9
吴宇飞,黄珂,倪恬,唐威,顾继昱,张蕊,张雪雪,王妙然,王旭杰,李秋艳.
魏子孝从痰火论治肥胖2型糖尿病及常用角药[J]
.中医学报,2022,37(7):1450-1454.
10
谭思雨,杨国旺.
从“有故无殒”探析有毒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6):641-643.
被引量:4
1
梁文郁,崔海燕,梁玉瑛.
从微观辨证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存在的血瘀风险[J]
.现代中医临床,2015,22(6):44-46.
被引量:3
2
邓志远,王镘佳.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李东垣升阳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34-36.
被引量:2
3
杨云松,王忠红.
“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内涵是什么[J]
.光明中医,2009,24(6):1035-1037.
被引量:1
4
李东涛,候庆勋,田代华.
中医体质概念的内涵[J]
.中国民间疗法,1997(3):3-4.
被引量:12
5
蔡晴丽,刘茂才.
论中医“证”及相关概念的内涵[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951-952.
被引量:4
6
张建斌,王玲玲,吴焕淦,胡玲,常小荣,宋小鸽,马晓芃.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J]
.中国针灸,2012,32(11):1000-1003.
被引量:142
7
刘泰,万思.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69-770.
8
成肇智.
走出“证”概念的误区[J]
.中医杂志,2001,42(6):369-372.
被引量:24
9
戴恩来.
再谈“病证结合”[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6):97-98.
被引量:2
10
陈伟海.
辨证论治新识[J]
.国医论坛,2000,15(5):51-52.
被引量:2
中医药通报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