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恶意诉讼防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恶意诉讼作为一种异化的诉讼现象,其滋生、发展既有制度上的防范立法缺失,也有诸如社会环境的外部浸染、诉讼过程的内在缺陷、诉讼参与人的价值偏差等制度外的原因。对于恶意诉讼概念的厘清与界定,是我们识别与防范恶意诉讼的先导。传统的恶意诉讼防范机制着重从法院和当事人的视角进行单线条的管理防范,防范的方式主要是从立法上进行规范,难以有效抑制恶意诉讼。社会治理理论为防范恶意诉讼提供了新视野,欲从源头上对恶意诉讼进行防范治理,需要从诉讼阶段系统性契入,在诉讼过程中引入多方参与主体,多层次、多途径构建新的恶意诉讼防范机制。
作者 汪火良
出处 《电子政务》 CSSCI 2016年第3期58-68,共11页 E-Government
基金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基层政府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CLS(2014)D003)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恶法非法’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生成研究"(13g36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汤维建.恶意诉讼及其防治[M]//陈光中.李浩.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年民事行政诉讼法学卷)(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31.
  • 2伍晓容.论恶意诉讼及其规制[J].甘肃农业,2006(6):261-261. 被引量:3
  • 3岳国强“民事恶意诉讼”行为构成要件与惩罚性赔偿必要性探析[EB/OL].(2011-04-12)[2016-01-28]http://chinafindlawcn/shpc/sunhaipeichanglunwen/19915htm.
  •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
  • 5Black D.Sociological Justice[M].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77-80.
  • 6彭国强.如何应对恶意诉讼-以恶意诉讼相对人为视角[M]//康宝奇恶意诉讼的识别与治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195-196.
  • 7赵钢,占善刚,刘学在民事诉讼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7-28.
  • 8余延满.马俊驹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995-1009.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