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露声色的作者——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圆屋》解读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中坚力量,路易丝·厄德里克深谙以"对话"形式谋生存的重要性。《圆屋》中的厄德里克自始至终不露声色,是她积极与人物、读者、主流社会乃至世界"对话"的体现。本文结合巴赫金对话理论中提倡的"对话型作者"及"对话的未完成性"概念对《圆屋》进行解读,分析作者从文本内全身而退的叙事效果和小说中隐含的设问及开放式结局的意味深长。乔的独立讲述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创伤和生存困境;作者无力裁决或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指向遥远的未来,引发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彰显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及走出困境之途任重道远。厄德里克的"对话"策略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意义建构的积极性,为她赢得众多读者的同时让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为更多人知晓,有助于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作者 蓝云春 陈许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金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研究"(编号:2014B0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传承与超越:美国印第安作家露易丝.厄德里克近期小说研究"(编号:KYH11561501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二级参考文献4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