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共生理论的建构矛盾与创生前景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共生理论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到了一个从历史归纳、哲学论证转向立足现实、面向社会建设与改革的实证化创生关口。这种转向应该是基于对社会共生理论泛化倾向的拨正。社会共生现象虽有其真实存在的一面,但它的理论作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仍摆脱不了人们主观意识的支配。这种理论建构应引导社会共生从终极目的变成它与达致目的之手段的连接过程,其理论创生模式也从非逻辑行为转变为逻辑行为。
作者
陈怀远
机构地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湖北武汉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关键词
共生
社会共生论
矛盾
前罱
分类号
C91-0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1
朱贻庭.
“社会共生”与“社会和谐”——评胡守钧教授新著《社会共生论》[J]
.探索与争鸣,2006(11):78-80.
被引量:5
2
孙国柱:《“共生”研究略述》,《201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共生社会学论坛论文集》·(一),第23、27-29、31页.
3
贺凤.
布鲁尔的社会意象及其知识观[J]
.前沿,2007(7):204-206.
被引量:1
4
田耕.
社会学知识中的社会意象——Doxa概念与布迪厄的社会学知识论[J]
.社会学研究,2005(1):60-83.
被引量:21
5
[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芝特:《历史的教训》,倪玉平、张闶译,中国方正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2、74页.
6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5页.
7
V·帕累托:《普通社会学纲要》,田时纲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5页.
8
贺凤.
知识的创生——解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1):72-75.
被引量:2
9
[英]卢克·马特尔:《社会学视角下的全球化》,宋妍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18-34、10-12、35-36页.
10
[美]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第2、454页,李继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113
1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
美·罗伯特·索克拉夫斯基.现象学导论[M].高秉江,张建华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
阿伦特.《人的条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5
西美尔 顾仁明译.《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3、6、5页.
6
涂尔干 莫斯 汲哲译.《原始分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
埃利亚斯 袁志英译.《文明的进程》[M].北京:三联书店,1999..
9
布迪厄 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0
迪蒙 L 谷方译.《论个体主义:对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26
1
仲红卫.
文化消费与诗歌体裁——从中西比较看中国古代缺乏长篇史诗的原因[J]
.中国比较文学,2000(4):106-115.
被引量:1
2
刘拥华.
从经典到现代: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对博兰尼一个命题的质疑[J]
.社会,2006,26(5):57-70.
被引量:2
3
肖瑛,曾炜.
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挑战、危机和超越的寻求[J]
.社会,2007,27(2):1-25.
被引量:8
4
刘拥华.
布迪厄的“终生问题”[J]
.社会学研究,2008(4):113-137.
被引量:22
5
马燕.
从社会共生论看中国社会转型[J]
.商业时代,2010(16):4-5.
被引量:3
6
郭修金,胡守钧.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37-41.
被引量:12
7
王建民.
在参与性行动中改变世界 读费根、薇拉的《解放社会学》[J]
.社会,2011,31(6):224-235.
被引量:2
8
朱伟珏.
权力与时尚再生产 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再考察[J]
.社会,2012,32(1):88-103.
被引量:19
9
赵万里,赵超.
生成图式与反思理性 解析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理论[J]
.社会,2012,32(2):33-50.
被引量:13
10
闻翔.
从“大众社会”到“社会学的想像力” 理解米尔斯的一条内在线索[J]
.社会,2012,32(4):1-23.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53
1
刘志明,王悦霖,江林霖,吕洁华.
森林康养服务功能与消费者需求耦合协调分析——基于黑龙江省三大森林康养基地调查数据[J]
.林业经济,2020,42(1):73-80.
被引量:19
2
王湘蓉,孙智明,王楠,周彩丽,赵琼花,袁嘉妮.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J]
.教育家,2021(17):7-23.
被引量:56
3
袁纯清.
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
.改革,1998(2):101-105.
被引量:473
4
陆士桢,洪江荣.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2):1-6.
被引量:15
5
杨玲丽.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6):149-157.
被引量:144
6
马志强.
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体用逻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性解释[J]
.社会主义研究,2012(3):80-83.
被引量:8
7
胡守钧.
社会共生论[J]
.湖北社会科学,2000(3):11-12.
被引量:13
8
袁会敏,张艳新.
社会共生论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讨[J]
.西部学刊,2013(2):14-16.
被引量:2
9
韩玉胜,杨明.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J]
.探索,2013(4):166-171.
被引量:6
10
张波.
社会工作视野下党的群众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
.广西社会科学,2013(9):9-1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曹净植,伍海泉.
社会共生视角下的森林康养[J]
.林业经济,2020,42(9):43-52.
被引量:17
2
赵玲玲,王国勇.
论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基于社会共生论视角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21(2):145-152.
被引量:3
3
曹艳敏,安丽花.
高职院校“新工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问题及对策[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36(2):81-8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杨天瑶,胡婷婷,熊国保.
网络语境下森林康养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32(1):37-43.
被引量:1
2
杨韩,罗杉,张麦芳,冯庆,夏一凡.
森林康养评价因素与层级结构研究[J]
.林业经济,2023,45(11):73-96.
被引量:3
3
高纯铭.
解析高寒地区森林培育经营模式[J]
.中国科技投资,2020(28):20-20.
4
姜小雨,肖箫,郑亚雄,夏雯,郭强,官凤英.
竹类公园康养资源研究进展[J]
.世界竹藤通讯,2021,19(2):20-26.
被引量:3
5
陈洋东,翟有龙,曾坤,唐菡.
广安市康养旅游发展评价及障碍度分析[J]
.山西农经,2021(9):27-29.
被引量:1
6
李祗辉.
韩国森林福祉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韩国林业发展理念、机制与经验的分析[J]
.林业经济,2021,43(4):57-69.
被引量:12
7
王忠群,赵小飞,李荣.
普洱市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以澜沧县为例[J]
.普洱学院学报,2021,37(4):20-24.
被引量:2
8
黄婷.
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服务发展潜力及实现路径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21,41(6):658-664.
被引量:12
9
邓小辉,李雪芬,彭于玲.
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9-32.
被引量:9
10
席恒,余澍.
共同富裕的实现逻辑与推进路径[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2):65-73.
被引量:37
1
马燕.
从社会共生论看中国社会转型[J]
.商业时代,2010(16):4-5.
被引量:3
2
张桂叶.
社会共生理论与社会阶层流动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65-67.
3
胡守钧,张凤池.
以社会共生视角开展社会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59-63.
被引量:3
4
徐之平.
社会共生论视角下的民间组织发展研究[J]
.理论界,2013(11):58-60.
5
胡守钧.
社会共生论[J]
.湖北社会科学,2000(3):11-12.
被引量:13
6
袁会敏,张艳新.
社会共生论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讨[J]
.西部学刊,2013(2):14-16.
被引量:2
7
李友钟.
社会共生论理论渊源考察[J]
.理论界,2014(7):80-82.
8
李晓梅,魏宇菲.
“90后”二孩生育意愿最强烈——四川省“二孩”生育意愿及人口变动调查分析[J]
.四川省情,2016,0(3):36-38.
9
马来平.
科学成果哲学概括的三种基本方式[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60-66.
被引量:1
10
胡守钧.
提倡共生 促进和谐[J]
.理论参考,2005(7):36-38.
江汉论坛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