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认识论并非西方哲学的专利,在同属印欧语系的印度佛教哲学中,我们同样也能发现源远流长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问题也是推动古印度佛教哲学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唯识前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有部在认识论上取"实在论"的"符合论"立场,认为凡认知的对象都是实有的,并以此来证成其"三世实有"说。分别说系与譬喻师(经部师)则认为"识可缘无",过去与未来的认知都属"缘无之识",由此反对"三世实有"而立"过未无体"。经部进一步提出"带相"说,认为不仅"缘无之识"根本就不需要有外部对象,而且"缘有之识"的生起虽以外界极微的作用力为前提,然而被认知物的形成更在于心识的主动统合,外界极微本身不能被认知。印度佛教从这种类似"批判实在论"的立场进一步推展,便可引发出其后来的唯心论(唯识学)转向。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6,共8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