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希腊时期产生对象性形而上学以来,西方就保留了"上"、"下"求索的哲学传统。亚里士多德在"上"、"下"关系中探讨"知识"或认识。进入现代以后,形而上学的发展开始与具体学科接轨。通过对形而上学内在逻辑、发展走向和两次奠基的探讨,文章分析和呈现出形而上学"上"、"下"求索的过程。
作者
徐慧杰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形上
形下
超越
奠基
分类号
B7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页.
2
[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6页,第21页.
4
《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591页,第83页.
5
陆杰荣.
论“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J]
.学习与探索,2004(4):15-19.
被引量:4
6
冯平.《评价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7
[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842页.
8
[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1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9
俞吾金.
形而上学发展史上的三次翻转——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思的启迪[J]
.中国社会科学,2009(6):4-19.
被引量:5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142页.
2
.《关于人道主义的通信》.《海德格尔选集》(上).,.第361页.
3
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92.
4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5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6..
8
海德格尔.《技术之追问》.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96.第931页.
共引文献
68
1
任华东.
“词物关系”视域中的海德格尔“诗化道说语言观”[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1):133-147.
2
唐桂丽.
“此在”——海德格尔生存与思想的合一[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1):28-33.
被引量:9
3
付文佳,刘伟.
论形而上学植根于人性的本源——对形而上学的一种理解[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68-70.
4
宋丽梦.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绩效评价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6):810-813.
被引量:3
5
邱文元.
康德和因果问题的解决[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3-128.
被引量:2
6
周嘉昕,蔡志栋,鲁绍臣,罗亚玲.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哲学)[J]
.学术月刊,2010(1):155-160.
7
夏莹.
当代法国哲学中的黑格尔幽灵[J]
.学术月刊,2010,42(9):58-64.
被引量:1
8
牛小侠.
论形而上学的“限度”与“过度”[J]
.哲学动态,2010(10):52-56.
9
许小亮.
“在法权中存在”的基本结构[J]
.政法论坛,2010,28(6):35-51.
被引量:2
10
朱荣英.
当代哲学的“孤岛写作”与后学视域的“人文空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6):17-21.
被引量:4
1
聂晓辉.
“轴心期”传统文化的东西方比照——浅析孟子与柏拉图的“善”论[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89-92.
2
李汉兴.
哲学、智慧与自由[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15-17.
3
莫里兹·石里克,成素梅,林青松.
哲学的当前任务[J]
.哲学分析,2015,6(1):154-164.
被引量:4
4
吴 静.
隐蔽的上帝:关于存在的游戏——论戈德曼悲剧观的形上意义[J]
.开放时代,2001(12):77-85.
5
王玉恒.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J]
.哲学研究,1985(9):71-76.
被引量:1
6
陈德述.
略论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2):1-5.
被引量:7
7
邹志勇,陈万求.
亚里斯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37-40.
8
王金福.
另一种声音:对解释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解释学化说“不”[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43-47.
被引量:2
9
徐建龙.
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
.青海社会科学,2005(5):7-8.
10
严标宾,张兴贵.
“幸福”研究何去何从——来自半个世纪“幸福”研究的启示与反思[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3-148.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