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与“扬州中学”的创办——“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解读
摘要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出处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2,共3页
Archives & Construction
参考文献4
-
1《本馆接奉电音》,《申报》1901年2月6日第1版.
-
2《江苏省扬州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第7页.
-
3王渥然.《扬州仪董学堂概况》,《江苏省扬州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
4陈胜.一项备受争议的教育制度——清末学堂奖励出身制度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2):77-8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24
-
1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02-103页.
-
2齐如山.《早期同文馆的情形》,《中华读书报》,1999.2.24.
-
3李东沅.《论考试》,郑振铎.《晚清文选(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
4鲁迅.《呐喊·自序》,《鲁迅杂文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
5学部.《议覆北洋大臣奏请予詹天佑等四员出身折》,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
6张之洞.《劝学篇·外篇·变科举第八》,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7梁启超.《论科举》,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
8李鸿章.《请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折》,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
9张謇.《变法平议》,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10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璩鑫圭、庸炎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
1赵非.百年御档折射百年树人——从《清宫扬州御档》奏折看仪董学堂[J].档案与建设,2014(5):38-40.
-
2江虹,潘洪建.大班额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3(5):24-26.
-
3雷小玲.我的同事隋老师[J].班主任,2015,0(6):70-70.
-
4徐迎风.后进生思想觉悟以后[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2):57-58.
-
5若尘.假如毕业照上缺的是领导[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1(8):54-55.
-
6张伟.嗓子哑了以后[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5(5):48-48.
-
7失败的“最后一课”[J].教育文汇,2013(14):16-16.
-
8王云舒.我的第一张毕业照[J].作文之友(快乐作文与阅读)(高年级版),2012(9):23-23.
-
9“最牛”毕业照1600人合照[J].当代学生(探秘),2013(7):4-4.
-
10王雄.好学、多思与践行[J].教育家,2012(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