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灯送上元夜,先人或可知——记豫南地区流传600年的送灯民俗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豫南地区的正月十五是祭奠逝去的祖辈先人的节目,类似于清明节。在豫南地区人们的心中,元宵节甚至比春节还重要。每年这一天,当地的人们无论身居何处,都会风雨无阻地赶回老家,中午早早吃罢团圆饭,从傍晚持续到深夜,全家出动为祖坟“送灯”。这一天,人们要准备灯、烟花爆竹和火纸等送灯所必备的用具。要送的灯包括三个部分:灯裤(即灯罩)、竹签(即灯骨)和蜡烛。
作者
吴益生
出处
《决策探索》
2016年第4期50-50,共1页
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
关键词
豫南地区
先人
上元
民俗
流传
烟花爆竹
清明节
元宵节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1
宋雪琴.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变迁[J]
.文山学院学报,2020(4):56-60.
被引量:4
2
王德福.
“送灯”习俗中的价值意蕴[J]
.寻根,2011(3):31-34.
被引量:1
3
王伯承,余跃.
从闹元宵到宗族共同体:豫东南送灯习俗的社会学考察[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65-71.
被引量:2
4
李嘉敏.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J]
.寻根,2020(2):61-6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杨珍珍.
河南信阳新县元宵节文化习俗调查研究[J]
.北京民俗论丛,2022(1):38-49.
1
沈从文.
灯节的灯(节选)[J]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0(1):60-61.
2
张昌平.
曾国铜器的分期及其相关问题[J]
.江汉考古,1992(3):60-66.
被引量:1
3
谢清溪.
豫南地区史前文化初探[J]
.中原文物,2008(4):36-39.
被引量:3
4
陈琨.
浅析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确山暴动[J]
.卷宗,2015,5(5):476-477.
5
樊继福.
豫南地区楚墓浅析[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0(1):56-62.
6
徐燕.
试析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与周围文化的关系[J]
.武汉文博,2008,0(4):18-23.
7
李玉洁.
试论楚文化的墓葬特色[J]
.中原文物,1992(2):29-33.
被引量:8
8
樊继福.
豫南地区楚墓的文化表象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59-62.
9
沈宇.
关中人“送灯”过大年[J]
.文明,2005(2):20-20.
10
郭豫明.
江湖会及其1900年豫南起义[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2):65-68.
<
1
2
>
决策探索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高培勇
刘佐
魏雅华
杨得前
邓力平
葛子明
王韬
江子福
潘孝珍
相关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相关主题
中国税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