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羞辱文化的发生机制与社会根源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羞辱的本质在于贬低他人,网络羞辱文化不仅对特定个体和群体造成了羞辱性伤害,而且使整个网络社会都弥漫在羞辱性情感氛围之中。网络羞辱文化的形成,虽然与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有关,但主要还是源自于网络狂欢及其特性:网络社会的透明性使最易于被羞辱的隐私得到极大传播,网络社会的陌生性使人们在网络社交中缺乏积极情感、充满刻板偏见,网络社会的商业化和观众的偷窥欲则使"羞辱景观"的制造得以可能。为了消除网络羞辱文化之害,既需要反思和清理传统文化之弊,更需要提升权利意识和加强法治保障,而其根本则在于重建网络社会的公共情感。
作者 王佳鹏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28,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金 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资助科研项目"当前社会心态的成因诊断与引导策略研究"(BRA2013203)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特设博士生项目"心灵的城市化:陌生人世界的公共情感与社会黏合研究"(14ZHFD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英]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田佑中、刘江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页210.
  • 2.《国语·周语上》[M].,..
  • 3[法]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7年.
  • 4汤志杰.《从一砖一瓦炼起:本土概念/观念史研究》,海峡两岸社会学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2009年.
  • 5搜狐网.《笑脸符号之父:网络符号不会威胁中国文化》,http://news.sohu.eom/20070920/n252261433.shtml,2007年9月20日.
  • 6[美]马尔库塞.《现代美学析疑》,绿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 7陈源.《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
  • 8辛竹.《语言禁忌》,《读书》1986年第4期.
  • 9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 10谢立中.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8(1):68-101.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53

二级引证文献6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