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拒与排斥现代文明 谋求传统社会的复归——近代中国民粹主义政治思潮研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根源于近代中国面临的外在压力以及农业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并饱受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滋润、遭受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浇灌的近代中国民粹主义政治思潮,既是俄国民粹主义的异地实践,又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谋求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重大政治实践,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代中国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具有鲜明的"抗拒与排斥现代文明、谋求传统社会的复归"特征,其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都市生活的厌恶,但是依靠力量并非工人阶级,而是占据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阶级,并强调小生产下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其谋求传统社会的复归,赋予"到农村去"、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等政治运动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
作者 石立春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不同解释框架下的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简章》,《天义》第1卷,1907年6月10日.
  • 2宗之櫆.《我的创造少年中国的办法》,《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8-15(48).
  • 3《若愚.与左舜生书》,《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8-15(38).
  • 4王光祈.《少年中国学会之精神及进行计划》,《少年中国》(第1卷)第6期,1919-12-15(6-7).
  • 5王光祈.《城市中的新生活》,《少年中国》(第1卷)第7期,1920-1-15(44).
  • 6戴季陶.《我对工读互助团的-考察》,《星期评论》,1920-3-21.
  • 7陈曼娜.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心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40-44. 被引量:5
  • 8王光祈.《致夏汝诚先生书》[J].少年中国,1919,.
  • 9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少年中国》(第1卷)第3期,1919-9-15(3).
  • 10若愚.《与左舜生书》,《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8-15(39).

二级参考文献9

  • 1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9(3):4-19. 被引量:83
  • 2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3):20-35. 被引量:85
  •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 4郑板桥.郑板桥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5尼@瓦@舍尔古诺夫.俄国民粹派文选[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 6粱启超.梁启超文选(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 7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2卷上)[Z].北京:三联书店,1997.
  • 8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 9张东荪.思想与社会[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3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