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首先提出中西比较是在探索差异前提下的"求通",认为钱钟书、张隆溪先生代表的"求同"或"求相似"的主张似有不妥;比较所呈现的,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异同交叉,是相对主义基础上和他者的互补、互通,乃至杂糅。从这个方法论出发,文章仔细梳理始于张隆溪(更早始于钱钟书)关于解构的一场重要争论:西方的"逻各斯"和东方的"道"(简称为"说西-道东")是否可以等价齐观,以及这是否是中国有逻各斯中心的证据。作者从"逻各斯中心"和解构的主旨大局说起,论及争论的缘起,进而论及中国确实有逻各斯中心以及抵抗这种中心的解构,但是把"说西"和"道东"等同起来恰恰是一个论证的错误。柏拉图的"逻各斯"或"逻各斯中心"是以二元对立辩证法和尊崇圣言为主要特征的;柏拉图的这个本体思想不同于柏拉图之前对"逻各斯"的理解,与老子的"道"更是南辕北辙。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柏拉图的二元对立(以及与之同源的黑格尔辩证法)和以阴阳学说为特征的所谓中国辩证法,也有重大的区别。熊十力、杨献珍、冯友兰等实质上已经参与了"说西-道东"的讨论,而且这场讨论远远没有结束。文章提出的问题尚待诸位方家深究细查,方可使解构融入中国语境。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8,共13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