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郭若虚“气韵非师”说与北宋文人画思潮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的"气韵非师"说在当时与后世产生了巨大反响,引起众说纷纭。颇有意味的是,古代人几乎一致的赞同与现代学者一致的批判形成了强烈反差。相比之下,滕固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文字,则因能着眼于传统画学发展的历史语境,而显示出超越其时代的学术眼光。滕固将郭若虚的理论归为"士大夫的艺术理论",本文将循着他的这一定位,结合宋代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从三个方面解读郭若虚"气韵非师"说的内涵,重点分析"气韵"、"心印"、"神会"、"人品"等概念的理论渊源与时代内涵,并且认为,郭若虚的"气韵非师"说所蕴含的对绘画主体生命精神的弘扬与北宋文人画思潮的本质理想是一致的,是士大夫建构独特的"士人绘画观"的审美内涵的要义。
作者 彭莱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图画见闻志>校笺与研究"(批准号:13YJA760037)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1

  • 1邵宏.西学“美术史”东渐一百年[J].文艺研究,2004(4):106-114. 被引量:16
  • 2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A]..《静安文集绪编》《王国维遗书》第五册[C].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23-26页.
  • 3刘若愚 田守真 饶曙光译.《中国的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及其注释.
  • 4.《颜氏家训集解》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5页.
  • 5.《隋唐嘉话》[M].中华书局点校本,1979年版.第44页.
  • 6.《旧唐书》卷一三五《韦渠牟传》[M].,.第3729页.
  • 7.《旧唐书》卷一六六《庞严传》[M].,.第4340页.
  • 8包弼德著 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 9.《旧唐书》[M].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第2356页.
  • 10.《新唐书》[M].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第3516页.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