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和情境因素等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就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点教育建议。
作者
李柳芳
黄淑茜
机构地区
广西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7期243-244,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键词
儿童
同伴关系
社会化
影响因素
分类号
G61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郭伯良,张雷.
儿童攻击和同伴关系的相关:20年研究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2003,26(5):843-846.
被引量:40
2
王燕,张雷,刘红云.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05,28(5):1152-1155.
被引量:13
3
侯爱民.
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
.山东教育科研,2002(7):41-42.
被引量:10
4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3).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邹泓.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39-44.
被引量:212
2
徐长宽.
对三类不同儿童的同伴交往的行为特征的自然观察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8(3):50-51.
被引量:6
3
荆建华.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问题初探[J]
.心理学探新,1988,13(2):68-72.
被引量:3
4
李原,郭德俊,王巧莉.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5,18(4):216-220.
被引量:34
5
吴建平.
蒙汉小学生异性同伴交往况状的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2):43-48.
被引量:1
6
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5,27(3):329-336.
被引量:92
7
方晓义.
不同年级青少年的友伴网络结构[J]
.心理学报,1995,27(4):363-370.
被引量:15
8
王争艳 王京生 陈会昌.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1):6-11.
9
Hox,J J. Multilevel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Lawrence Erlbaum Assn. 2002 : 139-155.
10
Rosenthal, R. Meta-analyr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1.
共引文献
66
1
周佳,杨明东.
卷入欺负行为各角色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2014(12).
2
郭伯良,王燕,张雷.
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5,37(2):233-239.
被引量:68
3
余洁玉,温忠麟.
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的元分析[J]
.心理学探新,2005,25(2):65-69.
被引量:9
4
王燕,张雷,刘红云.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05,28(5):1152-1155.
被引量:13
5
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
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交往观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50-53.
6
李文权,夏容梅,陈昌明,谢延明.
离异家庭儿童同伴关系初探[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571-571.
被引量:4
7
王晓辰,李清.
影响童年期同伴接纳的若干因素[J]
.教育评论,2006(5):36-38.
被引量:5
8
蔺秀云,方晓义,李辉,刘朝莹,杨志稳.
云南省学生亲社会倾向发展趋势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44-51.
被引量:25
9
刘海鹰.
中小学独生子女同伴关系调查[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97-100.
被引量:2
10
宁雪华,花蓉,胡义青.
国内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的进展[J]
.江西教育科研,2007(6):84-8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9
1
彭红庆,张野,曹晨,郝家宁.
同伴关系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2(22):24-27.
被引量:2
2
王磊.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被引量:31
3
潘苗苗,苏彦捷.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6-13.
被引量:48
4
陈华平,陈书洋.
青少年同伴关系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8-40.
被引量:5
5
张文新,林崇德.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9,31(4):418-427.
被引量:74
6
杨丽珠,沈悦,马世超.
幼儿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2,35(6):1410-1415.
被引量:30
7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62-70.
被引量:108
8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
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1):64-70.
被引量:14
9
姜文斌.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0-5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吉玉芳.
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影响的研究进展[J]
.社会科学前沿,2024,13(3):521-527.
1
王燕.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J]
.成才之路,2016,0(36):37-37.
被引量:2
2
王惠敏.
浅谈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J]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4(3):13-13.
3
郭腾飞.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
.科教文汇,2011(2):43-43.
4
仲广群,张海宁,柳夕浪.
小学中年级小组合作教学试验[J]
.中国教育学刊,1994(1):30-32.
被引量:2
5
吴建成.
栈析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建议[J]
.教育科学论坛,2003(3):18-19.
6
侯爱民.
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
.山东教育科研,2002(7):41-42.
被引量:10
7
俞静.
英语绘本教学中促进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研究——以《Kate’s Game》一课教学为例[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0(10):27-27.
8
巫少波.
小学某班被拒绝儿与矛盾儿的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2012(83):179-180.
9
万晶晶,周宗奎.
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91-95.
被引量:57
10
侯爱民.
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
.滨州师专学报,2002,18(3):85-87.
被引量:14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