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梅丸加减治疗午后咳嗽1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认为经络气血流注都有其时辰规律,气血在不同时辰要流注于不同经络,尤其在子、午二时,子为由阴出阳之时,午为由阳入阴之际,故发病于此时的疾病多责之于阴阳气不相顺接,可通过顺接阴阳来调治。笔者跟诊期间发现导师用乌梅丸以顺接阴阳来治疗午后咳嗽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
魏婷
任莉莎
孟凡征
李平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南开医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出处
《广西中医药》
2016年第1期52-53,共2页
Gu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咳嗽
乌梅丸
验案
分类号
R256.1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郭任.
论厥阴病机理即“阴阳气不相顺接”[J]
.河南中医,2005,25(10):8-9.
被引量:14
2
李盈,温义权,陈壮忠.
顺接阴阳法特点及临床应用[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50-2052.
被引量:3
3
黄杰熙.《本草三家合注》评释[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28.
4
刘法洲.
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6-10.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胡剑北.
柴胡、小柴胡汤与定时发病[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20-21.
被引量:5
2
陈爱芝.
乌梅丸临床新用[J]
.河南中医,1994,14(5):307-307.
被引量:6
3
崔兆祥,吴秀勤.
四逆散治疗五更疾患[J]
.江苏中医,1994,15(10):35-35.
被引量:2
4
姜兴俊.
久热不退 温清而愈──乌梅丸治案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8(12):30-30.
被引量:2
5
赵进喜.
《伤寒论》“厥阴病”析疑[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2):100-101.
被引量:11
6
戴文丽,李玉华.
临床应用四逆散体会[J]
.中医药研究,1994,10(5):28-29.
被引量:1
7
李民键.
小柴胡汤新用[J]
.吉林中医药,1995,15(1):33-34.
被引量:1
8
王道成.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J]
.河南中医,1996,16(2):14-15.
被引量:4
9
侯恒太.
乘时用药医案三则[J]
.河南中医,1996,16(2):53-54.
被引量:2
10
李顺保.伤寒论版本大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292,536-537,538,373-374.
共引文献
28
1
李忠,白桦.
从厥阴辨治恶性肿瘤的临证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353-354.
被引量:19
2
张培新,陈坤,赵彦南,王春雨.
伤寒厥阴证与肝癌关系之探讨[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8,23(1):20-21.
被引量:3
3
李迎霞,司富春.
从厥阴论治肿瘤的思路[J]
.河南中医,2008,28(12):101-102.
被引量:10
4
李忠,刘耀.
从“癌状态论”谈中医肿瘤临床思路与创新科研[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8.
被引量:15
5
刘芳,谢鸣,朱丽瑶.
乌梅丸现代主治病证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4):37-40.
被引量:30
6
徐勤磊,周国琪,赵心华.
近10年来《内经》阴阳升降理论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93-1394.
被引量:1
7
王浩,张念志,张一萌,董梅.
六经辨证在肺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6,57(8):708-710.
被引量:17
8
李承泫,屈杰,谢春光.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9):64-66.
被引量:14
9
陶晓雯,雷正权.
从厥阴病论治颈源性眩晕[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39-40.
被引量:1
10
蔡娇芬,王茂泓,华有福,唐萍.
从厥阴论治顽固性蛋白尿[J]
.江西中医药,2017,48(4):22-2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
1
朱汇滨,夏骏,史锁芳.
“少阳病欲解时”析疑与临床运用要点[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60-63.
被引量:6
2
陈阳育,武维屏.
武维屏应用四逆散辨治肺系疾病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6):499-501.
被引量:7
3
翟双庆.
古代名医“六不治”[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0(12):54-55.
被引量:1
4
武紫晖,黎辉.
傅元谋教授应用小青龙汤治咳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5,8(10):1217-1219.
被引量:5
5
宋美芳,陈家旭,彭晨习,孙雪彬,张曼,闫秋莹.
论中医微观辨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867-2869.
被引量:45
6
冯超.
中药四逆散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7):1423-1428.
被引量:9
7
郭晓媛,王暴魁.
肾脏病微观辨证的理论探讨[J]
.环球中医药,2017,10(9):1061-1064.
被引量:14
8
李燕坪,丘梅清.
乌梅丸加减治疗咳嗽验案[J]
.山东中医杂志,2017,36(12):1072-1074.
被引量:7
9
陈忠秋,李刚,石宝阁,孙晓芳.
三因制宜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4):39-40.
被引量:11
10
王策,扈有芹.
扈有芹运用乌梅丸治疗冠心病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19,50(6):28-3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崔光福,杜晶晶,刘浩,黄青松.
辛苦酸温法治疗夜间咳嗽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0(1):162-162.
被引量:1
2
张震,杨珺超.
浅谈《伤寒论》六经咳嗽证治[J]
.中国乡村医药,2021,28(5):24-25.
被引量:1
3
林琴韵,邓思琦,郭明义,田甜,杨朝阳.
从宏、中、微三观谈中医避误[J]
.中医药通报,2023,22(3):55-5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鼎峰,张立晶,刘用,叶家奇,刘碧绒,李蒙,潘熠,牛超峰,王璇.
《伤寒杂病论》心系疾病论治用药浅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1):4028-4032.
2
陈丽康,李伟林.
李伟林从少阳论治咳嗽经验[J]
.河南中医,2024,44(7):1066-1069.
1
李盈,温义权,陈壮忠.
顺接阴阳法特点及临床应用[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50-2052.
被引量:3
2
杨力.
药物归经当按时辰服用[J]
.医药保健杂志,2009(10):45-45.
3
辛永洙.
手足发凉的中医药治疗[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38-138.
被引量:1
4
王漪玲.
足反射疗法使青光眼患者重见光明[J]
.双足与保健,2003(6):11-11.
5
刘建国.
原络配穴临床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5S):150-151.
被引量:1
6
张永臣.
《标幽赋》时间针法探析[J]
.西部中医药,2011,24(8):53-54.
被引量:2
7
马碧涛,吴敏.
“阴阳气不相顺接”病机浅析[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3):236-237.
8
潘广辉,黄婷,李星.
浅述热厥[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163-164.
9
杨溯,刘渊.
慢性咳嗽证型与时辰规律的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3):7-8.
被引量:8
10
郭任.
论厥阴病机理即“阴阳气不相顺接”[J]
.河南中医,2005,25(10):8-9.
被引量:14
广西中医药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