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宰谓之帝——朱子哲学中“理”的主宰作用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朱子思想中,"理"是"气"的主宰。朱子对于理之主宰作用,从诸多方面予以了说明,而朱子所说的理之主宰分别体现于本体和流行两方面。在本体上,主宰体现为天地生物之心,在流行上,主宰体现为理则和理序。
作者
赵金刚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9,共7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关键词
理气
天地之心
理序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6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0
1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99,第5页;第621页;第5页;第469页;第4-5页;第85页;第4页;第1790页;第5页;第1896页;第2页;第1页;第2437页;第2372页;第2374页;第100页;第695页;第5页;第231页;第259页.
2
陈来、杨立华等著:《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375页.
3
《朱子新探索》之《朱子言天·天即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朱熹:《诗集传》卷第11,朱杰人等编:《朱子全书》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第588页.
5
朱熹:《太极图说解》《朱子全书》第13册,朱杰人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第74页;第97-100页.
6
《朱子新探索》之《朱子言天·天地生物之心》,第229页.
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40《答何叔京》.
8
陈来.
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论[J]
.哲学研究,2011(1):26-33.
被引量:31
9
陳來.
朱子四德說續論[J]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5-50.
被引量:7
10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杰人等编:《朱子全书》第20-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第2300页;第1393页;第1568页;第2071页;第3376页;第1733页.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陳來.《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論》[J].哲學研究,2011,.
2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七,《朱子全書》(23),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3254.
3
《文集》卷六七,《朱子全書》(23),頁3279—3280.
4
《文集》卷七四,《朱子全書》(24),頁3588.
5
《答陳器之問〈玉山講義〉》,《文集》卷五八,《朱子全書》(23),頁2778.
6
《文集》卷五八,《朱子全書》(23),頁2779.
7
《文集》卷五一,《朱子全書》(22),頁2374.
8
《文集》卷三八,《朱子全書》(21),頁1670—1671.
9
《周易本義.彖上傳》,《朱子全書》(1),頁90—91.
10
《周易本義.文言傳》,《朱子全書》(1),頁146.
共引文献
39
1
王文东.
东亚视域下的朱子德性论结构和特色——兼与朝鲜新儒学李退溪思想的若干比较[J]
.朱子学研究,2021(1):1-24.
2
乔清举.
天人合一论的生态哲学进路[J]
.哲学动态,2011(8):69-76.
被引量:7
3
罗安宪.
返本开新与波澜不惊:2011年的中国哲学研究[J]
.学术月刊,2012,44(1):148-151.
4
陆永胜.
论孙应鳌审美功夫[J]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34-38.
被引量:2
5
齐安瑾.
王船山“四德”思想研究[J]
.船山学刊,2012(1):28-32.
被引量:1
6
董卫国.
朱子对儒家忠恕之道的创造性诠释[J]
.广西社会科学,2013(2):40-45.
被引量:1
7
陆永胜,赵平略.
心体与境界——孙应鳌美学思想探微[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2):1-6.
被引量:1
8
钟小明.
朱熹哲学中的“仁包四德”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1-85.
被引量:2
9
孙铁骑.
宋明理学伦理知识论的学理批判[J]
.哲学动态,2013(10):35-40.
被引量:1
10
李承贵.
朱子学研究的新境际——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朱子思想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53-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2
1
贾耿.
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中)——天心和道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41-244.
被引量:2
2
高嘉遥.
从《周易》看儒道关系[J]
.文化学刊,2020,0(1):97-100.
被引量:1
3
贾耿.
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兼与匡调元《无极哲学》《太易心神学》共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7):15-27.
被引量:4
4
郭丽娟.
复:归静而本无——论王弼对《周易·复卦》的诠释[J]
.社科纵横,2008,23(7):113-114.
被引量:1
5
冯前进,冯玛莉.
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接口”寻径[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1):6-7.
被引量:1
6
刘永明,程容.
道教医学的早期传承与理论创造——以《老子中经》、《黄庭内景经》、《太清中黄真经》为核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73-79.
被引量:4
7
唐亚阳,陈谷嘉.
论张载“为天地立心”的伦理意义[J]
.伦理学研究,2005(5):31-34.
被引量:5
8
烟建华.
《内经》“神”概念研究[J]
.河南中医,2006,26(1):4-8.
被引量:37
9
王锟.
“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哲学的“生本论”[J]
.哲学研究,2006(2):52-56.
被引量:6
10
黄黎星.
复见天地心,艮止圣贤境——《复》、《艮》二卦义理与宋儒心性之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151-15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贾耿.
“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的本质关系——兼与周波《三焦的实体、命名及与心主的表里关系》共鸣[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14-23.
被引量:1
2
赵金刚.
朱子思想中的“理气强弱”[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6):127-134.
3
贾耿.
命门、元神脑神、识神心神关系再探讨(二) 元神 脑神[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8):25-29.
被引量:10
4
贾耿.
《易》和《道》来自于太阳系之天地[J]
.文化学刊,2020(9):27-33.
被引量:1
5
贾耿.
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地之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71):269-2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贾耿.
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兼与匡调元《无极哲学》《太易心神学》共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7):15-27.
被引量:4
2
贾耿.
《内经》“诸脉者,皆属于目”的理论蕴意[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5):51-55.
被引量:3
3
刘宏伟,焦雪蕾,刘晶晶,李长聪,张小健.
基于“督脉通于脑”理论探讨“通督益脑”法的形成及其治疗中医脑病的实践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3):515-518.
被引量:32
4
王睿,张章,刘立安,汤立新.
五脏神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紧密联系探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1):7-9.
被引量:25
5
贾耿.
太极是“四太创世”的“天地之专精”——兼与《太易心神学》《太阳与中医》共勉[J]
.文教资料,2021(2):69-79.
被引量:1
6
苏晓舟,郭纯,尹倩,周德生.
基于荣气虚滞理论辨治线粒体脑肌病[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2):2266-2269.
7
林丹瑶,宋高峰,徐正富,林炽甄,郑义侯,郑凯日.
从元神、识神的关系浅谈“心肾之交”[J]
.环球中医药,2022,15(6):1043-1047.
被引量:5
8
高巳东,邓洋洋,王重一,林浩楠.
“肾-骨-髓-脑”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6):44-47.
被引量:12
9
金雨静,翟吴剑文,杨芮,张统,潘菊华,黄世敬.
“三焦营卫闭环”理论的构想[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8):213-224.
被引量:18
10
张麒,张帅攀,何佩,郭光昕,姚斐,房敏,陆萍.
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探析背俞穴治疗焦虑症的理论内涵[J]
.世界中医药,2024,19(8):1139-1143.
1
蒙培元.
朱熹哲学生态观(下)[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5):1-8.
被引量:2
2
朱惠莉,邢志平.
从朱熹论“仁”观其生态哲学思想[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2):127-129.
被引量:1
3
蒙培元.
朱熹哲学生态观(上)[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3):15-22.
被引量:7
4
朱惠莉.
朱熹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浅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58-60.
被引量:1
5
乔清举.
论“仁”的生态意义[J]
.中国哲学史,2011(3):21-30.
被引量:9
6
郭学信.
试论朱熹“心与理一”的人生境界观[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0(1):44-46.
被引量:1
7
王征国.
论朱熹仁学对当代人生理想境界的启示[J]
.北京教育(德育),2015(2):29-33.
8
陶音.
待物之道 探求有“生命”的设计[J]
.新美术,2015,36(11):82-86.
9
陈保同,尤吾兵.
“天人合一”的契合点——论朱熹“仁”说的终极价值[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3-6.
10
金春峰.
朱熹《仁说》剖析[J]
.求索,1995(4):76-82.
被引量:5
哲学动态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