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借鉴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相继而来,各国的发展战略也出现了极大的调整。其中,经济发达的美国在较短时间内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将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到早已淡出的212业领域。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五年以来:美国制造领域出现了持续增长,突出表现在出口和就业等指标的上升。如今,处于世界“制造大国”地位的中国面临着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和升级。
作者
李靖
机构地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15年第32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工业化战略
制造业升级
美国
世界经济格局
意义
借鉴
金融危机
经济发达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美国蓝皮书(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李长久.
美国“再工业化”与第四次技术革命[J]
.领导文萃,2012(22):7-22.
被引量:3
3
黄阳华,卓丽洪.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第三次工业革命[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10):23-26.
被引量:6
4
陈芸芸,刘佳源,邵宇琦编译,2014年:美国制造业发展新动力(美国SME网站),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网站.http://www.ccpitecc.com/index.asp.一.
共引文献
7
1
李晓训.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视野,2014,0(11):358-358.
2
张亚豪,李晓华.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动因与效果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5,37(6):59-69.
被引量:3
3
张光宇,刘艳.
再工业化的技术变革冲击及其实证研究——以广州为例[J]
.科技与经济,2016,29(1):16-20.
4
周海蓉.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最新进展及对上海的启示[J]
.上海经济研究,2016,28(4):81-89.
被引量:2
5
余功德,黄建安.
美国“再工业化”的国家安全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7(3):31-46.
被引量:4
6
黄阳华.
从美国学派看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产业政策[J]
.学习与探索,2018(10):141-148.
被引量:9
7
王媛媛,张华荣.
G20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9):3-23.
被引量:23
1
张为付.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及变迁机理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67-73.
被引量:10
2
陈冀.
东莞:开放型经济“老先锋”再探新路[J]
.瞭望,2013(10):78-79.
3
王吉万.
在全球产业转移中该留下什么[J]
.法人,2010(7):87-87.
4
苏杭.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网络化发展及启示[J]
.日本学刊,2015(2):93-108.
被引量:8
5
刘璐璐,张莫,肖莹莹.
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不会变[J]
.乡镇企业导报,2008(10):50-51.
6
吴霁虹.
全球化竞争下之自主创新和扩大内需[J]
.科学,2008,60(4):27-27.
7
许婧,李时椿.
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0):125-126.
被引量:2
8
李伟.
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科学技术背景与中国制造现象[J]
.甘肃社会科学,2004(6):209-212.
9
2014年世界标准日简介[J]
.轻工标准与质量,2014,0(5):68-68.
10
言心.
康奈借境外合作区变成“世界制造”[J]
.商品与质量,2007(40):17-17.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15年 第3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