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潘光旦社会本位的性教育思想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摘要]潘光旦继承和发展了霭理士的性心理学理论,形成了社会本位的性教育思想。正确的性观念和性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是社会发展、种族存续的保证,因此既不能太保守也不能自由过火,要遵循儒家“发情止礼”和“宜子孙”的原则,保持中和常道。以恋爱为基础的性、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以生儿育女和种族存续为目的的婚姻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核心链条,基于此的性教育也绝不仅指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而应是兼顾了社会和种族的圆满性教育。
作者 鲁子箫
出处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5年第2期36-40,61,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王雪峰.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性教育的兴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57-162. 被引量:3
  • 2陆费逵.色欲与教育[J].教育杂志,1911,(9).
  • 3志厚.教育上之色欲问题[J].教育杂志,1914,(12).
  • 4教育部公布高中生课程标准.中华医学杂志,1933(05).
  • 5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潘光旦文集(第l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
  • 6潘光旦.优生原理.潘光旦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93.
  • 7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潘光旦文集(第1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5.
  • 8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0.
  • 9潘光旦.谈性与人生——为基督徒青年讲.潘光旦文集(第8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06.
  • 10潘光旦.性爱在今日——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三.潘光旦文集(第9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75.

二级参考文献6

  • 1[4]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 2[14]谢译如.发性期之教育研究[M].上海:儿童书局,1932.
  • 3[19](明)谢肇浙.五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4[25]Frank Dikǒtter.Sex,Culture,and Modernity in China:Medical,Sc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ual Identitie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C.Hurst &Co.(Publishers)Ltd.,London,1995.
  • 5[28]周作人.读报的经验[N].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923-12-01.
  • 6罗素.婚姻革命[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