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中的族性变迁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民族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族际流动。在此过程中,不同民族成员身份的认同都有其核心的构成要素——族性。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民族成员个体的族性会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迁。这种变迁既有伴随着少数民族成员的城市适应和融入而产生的族性的内嵌和交融,也有伴随着少数民族成员城市融入的社会紧张和社会排斥而产生的族性表达和彰显。
作者
王云芳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出处
《满族研究》
2015年第4期34-39,共6页
Manchu Minority Research
基金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成果之一~~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族性
族性变迁
分类号
C922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3
1
王云芳.《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应重视社会情感因素》,《中国民族报》2015年7月24日第7版.
2
王云芳:《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三交”应重视社会情感因素》,《中国民族报》,2015年7月24日理论版.
3
严庆.
族性与族性政治动员——族类政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管窥[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6):44-49.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英]斯蒂夫·芬顿.族性[M].劳焕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90.
2
Anderson,Benedict.1991.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p6.2nd edn.London:Verso.
3
[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一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加]威尔·金利卡.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一种自由主义的少数群体权利理论[M].马莉,张昌耀,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4-16.
5
[挪威]Thomas Hylland Erisksen,2002.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P124.London:Pluto Press.
6
[英]John Hutchinson,[英]Anthony D.Smith.1996.Ethnicity.P179.p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美]Glazer,Nathan and,[美]Moynihan,Daniel P.(eds.),1975.Ethnicity:Theory and Experienc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8
[美]Zoltan Barany and,[美]Robert G..Moser,2005 Ethinc Politics After Communism,p1.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9
[英]John Hutchinson,[英]Anthony D.Smith.1996,Ethnicity.p36,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Miller,Market,State and Community,PP.237,279,286-287.
共引文献
10
1
青觉.
中国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6):62-68.
被引量:4
2
王兆璟,肖聪.
双语教育政策设计的族性逻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4):14-21.
被引量:6
3
李昊.
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民族平等保护[J]
.法学,2016(3):126-134.
被引量:4
4
严庆.
族性安全的概念、理论与范式[J]
.国际安全研究,2017,35(3):3-18.
被引量:3
5
于春洋.
族性视野中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比较研究——基于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的经验观察[J]
.国际安全研究,2017,35(3):19-35.
被引量:6
6
李静玮.
流动的共同体:论族性变化的解释路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4):23-29.
被引量:1
7
郑勇,葛风伟.
新疆高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3):88-92.
被引量:1
8
范立强.
族性动员及其消抑研究[J]
.国际安全研究,2017,35(6):70-90.
被引量:1
9
严庆.
浅谈民族因素与政治稳定[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6):150-155.
被引量:2
10
刘毅.
民族冲突中的历史记忆政治化——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运动中的“安法尔行动”[J]
.国际政治研究,2020,41(5):123-1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伟梁.
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2):35-40.
被引量:42
2
高永久,高永辉.
民族社会学视角下的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3):1-6.
被引量:4
3
王琛.
“内卷化”及其文化心理机制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5):182-190.
被引量:33
4
郝亚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3):9-13.
被引量:126
5
左岫仙,青觉.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困境及治理[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4):44-50.
被引量:15
6
文军,高艺多.
社区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6):28-36.
被引量:155
7
魏传光.
“美好生活”观念演进之40年[J]
.云南社会科学,2018,0(6):1-7.
被引量:17
8
李尚旗,郭文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62-66.
被引量:43
9
何一民,刘杨.
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百年来“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演变的历史审视[J]
.民族学刊,2019,10(4):1-16.
被引量:20
10
李兵,朱敏.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路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9):60-6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陈路路,安俭.
铸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视角探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9):8-15.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汤夺先,朱相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谱系分析[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9-27.
被引量:9
2
陈路路,安俭.
新时代互联网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探析[J]
.民族学论丛,2022(3):5-12.
被引量:4
3
张丽,汤夺先.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益行动中的形象建构——基于对H市M族流动人口的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2021(3):95-104.
被引量:8
4
段超,车越川.
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民族工作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11):51-58.
被引量:7
5
胡敏,王文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述评与展望[J]
.高等教育评论,2021,9(2):65-75.
被引量:2
6
李华霖,田钒平.
个体群体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约因素与破解路径[J]
.广西民族研究,2022(1):54-64.
被引量:6
7
敏文杰,周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浅探--以知网收录论文为研究对象[J]
.满族研究,2021(3):22-28.
8
汤夺先,刘辰东.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要点[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6):52-62.
被引量:5
9
王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云南城市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23(4):90-98.
10
赵泽琳.
空间、文化与公共性:统一战线视域下的城市民族工作[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144-154.
1
陈纪.
社区资源: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社会支持研究——天津市“两县三区”的调查报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6):28-34.
被引量:17
2
任远.
可持续城镇化:将可持续发展内嵌于城镇化进程[J]
.社会科学,2017(2):66-71.
被引量:5
3
联合国关于八十年代青年状况的报告 四、处于边缘状态下的青年[J]
.当代青年研究,1986(12):29-30.
被引量:1
4
吴军超.
伪大师的社会身份建构探析[J]
.中州大学学报,2016,33(5):92-95.
5
郭颖,寇新华.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文化认同[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2):96-97.
6
张文礼,杨永义.
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5-79.
被引量:19
7
段光,庞长伟,金辉.
多团队成员身份研究述评[J]
.管理学报,2015,12(12):1872-1881.
被引量:13
8
柴振荣.
对社会状况的监视在制订地区社会政策中的作用(根据彼尔姆州的资料)[J]
.管理观察,1999,0(2):8-8.
9
郝璐.
社会公平视角下社会流动理论研究[J]
.大观周刊,2011(34):39-39.
10
张乐宁,刘晓梅,崔璨.
帮伙、吸毒与青少年犯罪[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1):95-101.
满族研究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