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康德的自由之思——评《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康德自由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康德自由论》着眼于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重构一个有机联系的康德自由理论。该著始终紧扣康德批判哲学中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张力来运思康德自由之思的逻辑路径,并借助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视角揭示康德自由理论的本质内涵,即康德捍卫并为之辩护的自由不是认识论或心理学的自由,而是存在论或生存论的自由。
作者
张荣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1-31,57,共2页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存在论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胡万年.从可能到现实:康德自由观的发展逻辑[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2
胡万年,张荣.
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J]
.现代哲学,2011(4):58-64.
被引量:2
3
胡万年.
康德自由实在性的两种论证策略——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到《实践理性批判》[J]
.江苏社会科学,2011(5):7-12.
被引量:1
4
胡万年.
自然与自由:康德因果性问题中的科学与哲学意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3):20-25.
被引量:3
5
胡万年.
康德的实在性与现实性的存在论区分与关联——基于康德存在论题的视角[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3):17-2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李梅.
康德如何确立自由概念的实在性[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0(2):93-96.
被引量:3
2
孙周兴.
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J]
.中国社会科学,2004(6):71-81.
被引量:29
3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李秋零译,载于《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页,第120页,第99页,第137-138页.
4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李秋零译,《康德著作全集》卷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455-456,458,461,458,461页.
5
Henry E. Mlison, Kant's Theory of Free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J 221, 233, 1, 230, 227, 228, 220.
6
L.W.Beck, A Commentary to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224,166-167,190.
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李秋零译,《康德著作全集》卷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4页.
8
Henry E. Allison, Kant's Theory of Free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231.
9
L.W.Beck, The Fact of Reason: An Essay on Justification in Ethics,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Kant, Indianapolis: Bobs- Merrill Company, 1965,210-211.
10
赫费.《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郑伊倩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187页.
共引文献
4
1
董淑亮.
康德自由的实在性[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4(1):60-64.
2
朱光亚.
存在意义上的自由及其表现——从阿甘本的“例外状态”谈起[J]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0):30-38.
3
苏晨生.
康德的自我理论:自我的实在性及其确证[J]
.巢湖学院学报,2021,23(4):45-50.
4
吕玉赞.
“法理”概念的本体论[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27(2):135-151.
被引量:1
1
殷亮.
探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J]
.商情,2013(27):203-203.
2
徐丽.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其当代意义[J]
.职业技术,2012(4):134-134.
3
崔阁.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路径[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12-13.
4
莫雷,王瑞明,陈彩琦,温红博.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J]
.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被引量:39
5
李冀,单延军.
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中国心理学的学科体系重构及特征[J]
.长江丛刊,2016(12):110-110.
被引量:1
6
陈金美,叶明.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J]
.江汉论坛,2010(8):66-68.
被引量:3
7
杨鑫辉.
略论现代心理技术学的体系建构[J]
.心理科学,1999,22(5):455-456.
被引量:7
8
冉光芬.
康德谈“自由”和“归责”[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44-46.
9
伍小运.
从自然之情到形躯之身:先秦哲学的逻辑路径[J]
.巢湖学院学报,2013,15(1):47-51.
10
刘文杰.
范式转换与体系重构——对当代价值哲学的再反思[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2):25-30.
被引量:1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