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现观庄严论》对藏传佛教中观学止观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对能取、所取的分析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现观庄严论》与早期中观学的道次第理论的区别,指出《现观庄严论》做为瑜伽行中观派的滥觞,开创了以般若为宗,将唯识学的道次第理论融入中观学的传统。具体以对能取、所取的分析为例,说明《现观庄严论》把对二取的破除与各个修行阶位相配合,清楚地指明了在不同阶位破除能取、所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再通过梳理这些思想对寂护、莲花戒、宗喀巴等藏传佛教前弘期、后弘期代表人物的影响,说明《现观庄严论》对形成藏传佛教中观学的教观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藏传佛教中观学止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作者 覃江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1,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唯识学研究"(15BZJ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佛教中观学研究"(13YJC730005)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藏传佛教般若学研究:以<现观庄严论>为中心"(12SZYQN3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陈玉蛟.《现观庄严论》初探[J].中华佛学学报,1988(2).
  • 2Edward Conze,Abhisamay lan·āra,ROMA,Is.M.E.O,1954.
  • 3[日]山口益.般若思想史[M].肖平,杨金萍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4[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A].大正藏.第25册[C].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 5[古印度]弥勒.现观庄严论[A]//弥勒五论[C].法尊法师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 6明·贾曹杰.心要庄严疏[A]//滇津颡摩译.般若波罗蜜多要诀现观庄严论释心要庄严疏合集[C].台北:大千出版社,2007.
  • 7[古印度]狮子贤.现观庄严论明义释[A]//滇津颡摩译.般若波罗蜜多要诀现观庄严论释心要庄严疏合集[C].台北:大千出版社,2007.
  • 8罗时宪.八千颂般若经论对读[A]//罗时宪著作全集(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 9明·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M].张建木译.中国佛教协会印行,1983.
  • 10宋·萨迦班智达.成佛之路--显明佛陀密意[M].张炜明译[M].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2011.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