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马克思学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学"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一门研究马克思的学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盛行的影响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也走进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在众多的观点学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视角下的马克思学"。在探索马克思学的过程中立足当今时代,并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找寻到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相统一的中国特色视角下的马克思学,力求达到推动中国时代发展,服务于中国实践的目的,
作者
何苗
机构地区
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6年第4期58-58,60,共2页
Reform & Openning
关键词
马克思学
价值维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
中国时代
文本解读
认识过程
西方国家
交流对象
文献考证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任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J]
.哲学研究,2012(3):18-23.
被引量:25
2
田旭明,沈其新,邓学源.
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中国马克思学学科性质的自觉省思”——兼与蒋晓东同志商榷[J]
.学术论坛,2009,32(11):43-47.
被引量:3
3
王学俭,苏星鸿.
论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核心[J]
.学术论坛,2009,32(9):1-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陈文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我见[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3):5-14.
被引量:6
2
鲁克俭.
中国马克思学:哲学抑或科学[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40-43.
被引量:7
3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2-27.
4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9
王刚.
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基于对马克思的解读模式视角[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4-9.
被引量:10
10
何中华.
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非此即彼还是互补整合[J]
.山东社会科学,2008(11):23-2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6
1
张国锦.
对话:中国马克思学研究创新之道[J]
.甘肃理论学刊,2010(2):68-72.
2
张达.
近十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述评[J]
.重庆社会科学,2010(7):92-96.
3
田旭明.
“中国马克思学”存在形态与研究范式的自觉反思[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2):51-55.
4
吴家华,储著源.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内涵和基本体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84-97.
被引量:6
5
余品华.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16-21.
被引量:2
6
陆剑杰.
对马克思哲学范式与其后裔诸范式的比较研究[J]
.学术研究,2013(5):1-7.
被引量:2
7
曹典顺.
“形态”与“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核心概念之辨[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3):115-120.
被引量:2
8
刘德中.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本样式论[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3):121-123.
被引量:1
9
储著源.
论理论创新主体范式的结构逻辑与历史变迁[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2):29-40.
被引量:1
10
张义修.
新世纪以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现代哲学,2014(3):25-30.
1
傅荣贤.
简论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基本特征[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8(1):63-66.
2
周先进.
荀子生平事迹新考[J]
.前沿,2015(1):155-160.
被引量:1
3
刘伟民.
马克思哲学的双重维度[J]
.学习与探索,2004(5):18-20.
4
鲁克俭.
中国马克思学:哲学抑或科学[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40-43.
被引量:7
5
李文静,王全权.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唯物辩证法意蕴[J]
.黑河学刊,2016(1):6-7.
6
田旭明,沈其新.
神会“中国马克思学”的“实”[J]
.中州学刊,2010(2):151-155.
7
高敏.
发乎善恶 受之福祸——《三世因果经》研究[J]
.克拉玛依学刊,2010,13(2):253-254.
8
赵玉兰.
“马克思学问题”与创建中国马克思学--与周嘉昕同志商榷[J]
.哲学研究,2008(6):108-113.
9
田旭明.
“中国马克思学”存在形态与研究范式的自觉反思[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2):51-55.
10
陈国海.
恐笑症:对于被嘲笑的恐惧[J]
.大众心理学,2009(1):40-41.
改革与开放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