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繁殖育苗技术浅谈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阿里河林业局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率先进行西伯利亚红松的研究,为使引种的西伯利亚红松能够在该地区正常生长,进行了种子育苗试验。首先,对西伯利亚红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繁育、造林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介绍了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的播前处理及育苗技术,最后简要分析了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各种效益,以期能够为西伯利亚红松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育苗提供参考。
作者
韩照日格图
敖日格勒
席青虎
机构地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业局
出处
《南方农业》
201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种子繁殖
育苗
分类号
S7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1
毛子军,袁晓颖,祖元刚,赵光仪.
西伯利亚红松与红松种子形态、种皮显微构造的比较研究[J]
.林业科学,2003,39(4):155-158.
被引量:10
2
王颖,孙钊,李晶.
西伯利亚红松嫁接技术试验[J]
.防护林科技,2014,27(3):39-40.
被引量:3
3
杨国庆,时玉龙.
引进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和接穗的检疫[J]
.植物检疫,2003,17(1):36-38.
被引量:2
4
王翠丽,李士成.
寒温带地区西伯利亚红松苗木越冬防寒方法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13,26(6):109-110.
被引量:3
5
张树龙,卢琛,庞晓峰.
西伯利亚红松人工林在阿龙山林业局抚育技术[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4):61-61.
被引量:1
6
汪智军,靳开颜,靳林,高尚斌.
西伯利亚红松嫁接引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5,28(2):34-36.
被引量:1
7
韩贵杰.
新林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育苗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116-116.
被引量:1
8
刘俊国,赵光义.
在大兴安岭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可行性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3):64-66.
被引量:9
9
韩永新.
西伯利亚红松容器育苗繁殖试验[J]
.新疆林业,2014,0(1):19-19.
被引量:1
10
周明,林晓英.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营造西伯利亚红松林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6):12-1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赖力,郑光华,幸宏伟.
红松种子休眠与种皮的关系[J]
.Acta Botanica Sinica,1989,31(12):928-933.
被引量:20
2
文磊,贾桂霞.
针叶树嫁接研究进展与展望[J]
.华北农学报,2005,20(F12):91-95.
被引量:9
3
赵勇刚,高克姝.
论林木的无性繁殖及其应用[J]
.山西林业科技,1996,25(3):12-15.
被引量:29
4
赵光义.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新分布与我国红松西北限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5
赵光义.西伯利亚红松的国民经济意义[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6
宋辉.在大兴安岭地区利用西伯利亚红松进行城镇绿化的探讨.国土绿化,2007,7.
7
冯启祥.长白山高寒林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研究.江城林业科技,2005,(1):24-32.
8
张树涛,等.西伯利亚红松在阿里河地区嫁接情况的探讨[A].东北及内蒙古林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215-220.
9
王银,丁炳禄.大兴安岭森林与树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139-140.
10
李继华.嫁接的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24
1
夏莹莹,毛子军,马立祥,陈婕.
水分条件对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针叶脯氨酸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植物研究,2008,28(3):330-335.
被引量:17
2
韩贵杰.
新林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育苗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116-116.
被引量:1
3
韦睿,滕文华,赵光仪,彭红梅,穆怀志,刘桂丰.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5-6.
被引量:9
4
赵娟,宋媛,孙涛,毛子军,刘传照,刘林馨,刘瑞鹏,侯玲玲,李兴欢.
红松和蒙古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升温与降水综合作用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12,32(24):7791-7800.
被引量:12
5
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王红芳,鲍蕾,葛剑平.
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遗传关系的分子证据[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6):599-602.
被引量:1
6
李海霞,杨清淼,郭树平.
黑龙江省工业原料林良种引进现状与研究进展[J]
.森林工程,2014,30(1):22-24.
被引量:10
7
吴海荣,吴海龙.
大海林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育苗相关问题的探讨[J]
.林业勘查设计,2015,0(3):47-48.
被引量:2
8
汪智军,靳开颜,靳林,高尚斌.
西伯利亚红松嫁接引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5,28(2):34-36.
被引量:1
9
韩照日格图,白玉荣,常艳.
西伯利亚红松引种造林试验[J]
.南方农业,2016,10(9):109-112.
10
王曼.
科尔沁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17,30(7):113-11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50
1
高纯,宋振一,王肇连.
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的催芽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2004,33(5):26-26.
被引量:3
2
杨传平,魏利,姜静,刘桂丰,赵光仪.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1):1-3.
被引量:32
3
赵光仪,侯爱菊.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在大兴安岭的存在[J]
.植物分类学报,1993,31(1):56-60.
被引量:2
4
李月辉,胡远满,常禹,徐崇刚,李秀珍,布仁仓,贺红士.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
.生态学报,2006,26(10):3347-3357.
被引量:48
5
程肖侠,延晓冬.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兴安岭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7,26(8):1277-1284.
被引量:37
6
金凤新,徐永波,张芸慧.
大兴安岭林区外来树种引种中试可行性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5):37-40.
被引量:1
7
孙波,薛世清,牟强,王广发,周翠福,苏波,王振明,王秀荣,赵俊昌,李凤兰,王安,程佳友,邵宝君.
长白山高寒山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造林研究报告[J]
.吉林林业科技,1997,26(4):1-3.
被引量:5
8
夏莹莹,毛子军,马立祥,陈婕.
水分条件对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针叶脯氨酸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植物研究,2008,28(3):330-335.
被引量:17
9
张艳平,胡海清.
大兴安岭气候变化及其对林火发生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7):29-31.
被引量:18
10
刘俊国,赵光义.
在大兴安岭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可行性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3):64-6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赵宝新.
浅谈红松育苗的方法[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8(12):25-25.
2
胡梦婷,罗旭.
大兴安岭林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22,41(3):237-24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重岭,乔继,舒定玺,罗霄鹏,王鑫,刘炳夫.
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西伯利亚红松与疑似“野生西伯利亚红松”调查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3,46(5):88-93.
2
计家宝,宋淑媛,李开隆,刘桂丰.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西伯利亚红松种源引种试验初步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3,45(1):70-77.
被引量:2
3
张瑾,王珑静,罗婕,李杨松,张桂荣,杨转珍,朱宝洁,龙飞,彭腾.
基于当前气候背景下我国桑的适宜性区划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1):75-80.
4
李连强.
辽东半岛山区近自然经营红松人工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J]
.林业资源管理,2023(4):90-97.
被引量:1
5
程万才,王福德,熊欢欢,张海啸,郭琪,罗玉亮.
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J]
.林业科技,2024,49(4):19-22.
6
武威,吴昊晟,杨东海,孙素芹,李士成,林玲,杨玲.
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生长性状分析与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4,39(5):126-134.
1
杨国庆,时玉龙.
引进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和接穗的检疫[J]
.植物检疫,2003,17(1):36-38.
被引量:2
2
苏利,崔洁,张宏利,赵亚萍.
乌桕繁殖育苗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4(18):34-34.
3
韩凤阳,姜越.
香石竹及其繁殖育苗技术[J]
.农民科技培训,2004(1):28-28.
被引量:1
4
沈海萍.
中山杉扦插育苗繁殖技术[J]
.现代园艺,2015,38(8):49-49.
被引量:1
5
胡洪涛,陈英涛.
银杏扦插快速繁殖育苗技术[J]
.国土绿化,2008(7):57-57.
6
张献礼,张卫宏,郑伟.
人参果繁殖育苗技术[J]
.专业户,2000(3):12-13.
7
蒋文华.
枣树繁殖育苗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5(2):36-36.
8
李岩.
浅谈核桃楸扦插和压条繁殖育苗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14):285-285.
被引量:1
9
吴世良.
驼绒藜和梭梭等沙生植物的特征特性及育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0-210.
被引量:3
10
白金瑞,乔春芳,王景超.
枣树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2009(1):59-59.
被引量:1
南方农业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