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受当时新兴的后印象画派以及古代原始主义艺术的影响,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凡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和寄托艺术家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这一理论对现代主义和传统的写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刘文霞
机构地区
威海职业学院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9期112-112,共1页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Electronic Edition)
关键词
形式
意味
有意味的形式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2
朱立无.西方美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3
刘叔成 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
马国柱.
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美学思想述评[J]
.广西社会科学,1994(2):102-10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潘智彪.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J]
.学术研究,2006(4):117-120.
被引量:3
2
降红燕.
内聚焦在女性小说中的运用及其文化意味探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60-164.
被引量:2
3
薛扬.
美的标准与艺术的责任[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133-136.
被引量:2
4
韩素梅.
体育美学浅议[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89-92.
被引量:3
5
孙利华.
以“适度”解析《中庸》[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120-122.
6
黄克剑.
20世纪西方文论嬗变趋向探微[J]
.学术研究,2007(7):116-126.
被引量:2
7
李素玲.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7(30):122-123.
被引量:6
8
田文强.
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心理机制[J]
.北方论丛,2008(1):58-61.
被引量:1
9
徐鹰.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探索[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71-74.
被引量:6
10
王莹珞.
媒介变革时代的艺术终结[J]
.济宁学院学报,2009,30(2):44-46.
引证文献
1
1
张丽丽.
从梵高的鞋浅谈艺术作品受众的视觉经验与赏析立场[J]
.海外文摘,2018(21):13-14.
1
张晓妮.
“有意味的形式”面对文学的不适之处[J]
.北方文学(下),2010(7):25-25.
2
金花.
音乐欣赏的共性与个性[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2):176-176.
3
郝世檀.
硬笔技法索谈[J]
.中国钢笔书法,2007,0(7):46-48.
4
王家欢.
解读克莱夫·贝尔的《艺术》[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9):90-90.
被引量:1
5
季琳琳.
艺术的形式与意味——克莱夫·贝尔《艺术》中的审美假说蠡析[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3):81-85.
被引量:1
6
彭斗辰.
谈摄影艺术的主体意识与客观现实[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1):28-28.
7
刘晓华.
行走在风景中的灵魂——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J]
.美术大观,2014(4):45-45.
被引量:3
8
翟文露.
浅析克莱夫·贝尔的纯形式创造与叙述性绘画[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0):180-180.
9
查文静.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之辨析[J]
.大舞台,2015(3):257-258.
10
祁敏轩.
首饰设计中的形式表达——再提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J]
.社科纵横,2012,27(5):86-86.
被引量: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