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民族主义的怨恨心理及其超越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认同"被视为构成民族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怨恨"这种心理情感也常常被强化为群体或民族情绪,推动了现代主权国家的发展。甚至在西方的理论传统中,这种怨恨和敌意的心理也被视为现代性理论、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中的基础因素。因此,必须反思和批判对怨恨心理的这种双重强化,重塑理论认识,从尊重和"有差异的共存"出发来看待民族关系,从而在根本上抑制极端政治民族主义。
作者 罗兆麟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5,共5页 Academic Exchan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 2[美]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第二版)[M].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6.
  • 3叶江.当代西方的两种民族理论——兼评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nation)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46-157. 被引量:53
  • 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M].吴毅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 5[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
  • 6Smith Anthony D.National Identity [ M ] .Harmondsworth: Penguin Group, 1991 : 14.
  • 7[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8[美]戴维·P·霍顿.政治心理学:情境、个人与案例[M].尹继武,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9方维规.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150年羡憎情结[J].社会科学,2006(5):18-31. 被引量:6
  • 10余英时.自序——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M]//余英时.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2版.台北:三民书局,2004.

二级参考文献102

  • 1汪晖.预言与危机(上篇)——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J].文学评论,1989(3):17-25. 被引量:80
  • 2胡适.《四十自述》[A]..《胡适文集》[C].,第一卷.第47页.
  • 3王扬宗.“西学中源说”在明清之际的由来及其演变.大陆杂志,1995,90(6):39-45.
  • 4胡适.《非留学篇》[A].姜义华编.《胡适学术文集》[C].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14页.
  • 5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M].岳麓书社,1985年.第515页.
  • 6粱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饮冰室文集》之三,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8页.
  • 7Karl Jaspers, Psychologie der Weitanschauungen (1954),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Springer, 1971, p. 177.
  • 8Friedrich Nietzsche,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1887), in: Nietzsche' Werke, Bd.Ⅷ, C. G. Naumann Verlag, Leipzig, 1906, p.332.
  • 9全汉升.《清末的“西学源出中国”说》[J].岭南学报,1935,4(2):93-93.
  • 10王之春.《瀛海卮言》,清·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上海著易堂,第十一帙,第513页.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